女孩愣愣地盯着她看了一会,又低头看证件上的名字,忽然哎呀一声,“你就是余笙啊?那对,是留给你的。”
她呆呆地挠了挠脑袋,“不好意思啊。”
她没有收钱,直接把房卡递给余笙,“我得在下面看店,就不送你上去啦。”
很可爱的小姑娘,余笙忍不住笑起来,“谢谢。”
房间还是从前的模样,一点都没有变过,余笙没带走的东西还在原处,就连台风时那块碎掉的玻璃也没有再换过,依旧是江述当时安上的那块颜色不同的玻璃。
余笙转头说:“好像也没离开多久,但这里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江述放下手里的小箱子,从后头环住她的身体,“大概是你的心境跟从前不同。”
余笙想起台风过境的那个晚上,她以为江述走了,站在窗口流眼泪。
这一年多,她流过太多眼泪,遗憾的,悲伤的,不舍的,也有喜悦的,感动的,欢愉的。
人真的是复杂的生命体,就连眼泪都蕴含这样多的情绪。
上山的路上,路过隔壁餐馆,余笙才知道,明灿已经考上大学,不在岛上住了,只有放假时才会回来。
几个亲近的朋友都没见到,余笙有点失望,江述牵着她的手带她慢慢爬山,“以后我们再来,总会见到的。”
“嗯。”
今天不是开放义诊的日子,余笙和江述直接进了寺庙的后院,姜焕生不在药房,一个义工说:“姜师父在斋堂。”
余笙和江述顺着指引进入斋堂,看到正在帮厨师忙活的姜焕生。
他年纪这么大,身体依旧硬朗,手脚麻利,看到余笙,姜焕生挺高兴,示意他们在那边坐,“我一会就来。”
两人找了个角落坐下,没有多久,姜焕生就端来两碗素面,“没吃饭吧,尝尝这儿的面。”
余笙吃过素,但外面的素斋和这里的肯定不一样,两人一路过来都没有吃过东西,确实有些饿了,姜焕生看她吃的那么香,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很欣慰,“挺好,脸色不错,孩子怎么样?”
余笙喝掉一大口汤,放下碗,“他也很好,等他长大一点,我带他来看您。”
她把手机打开,找出小江渡的照片,递给姜焕生看。
姜焕生不住点头,合不拢嘴。
江述说:“姜爷爷,您以后就打算一直住在这里吗?”
姜焕生笑呵呵的,“没剩几天活头儿,还折腾什么。”
江述语气认真,“如果您愿意,我和余笙会照顾您,我在岳城给您准备了一套房子,您搬过去住,以后见面也方便。”
姜焕生摇头,“你们有孝心我知道,不去了。”
余笙说:“您不是说有个师兄在岳城吗?您搬去那里,找人也方便。”
“不需要了。”
余笙有些意外,“找到了吗?”
姜焕生叹了口气,像是不愿再提,“我这辈子的债已经还不清,只能等下辈子,他托生早,说不定到时还是我师兄。”
饭后,姜焕生为余笙诊脉,再次调整了药方。
余笙和江述走到回廊的转角处回头,看到老人家孤寂的身影慢慢隐在即将关闭的木门内,总觉得有种岁月的沧桑感。
浓烈又淡泊,清白又似深渊,复杂无比,让人看不透。
他们在功德箱里投了一些钱,离开寺庙。
晚上,江述和余笙一同来到山的另一边。
那个余笙说很美,但只去过一次的地方。
海岸静谧,空旷,一望无际,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只有穿着凉拖,在海边长大的小男孩偶尔奔跑经过。
山脚下有微弱的灯火,是这里的原住民,他们世代居住在岛上,靠海而生。
海浪拍打在沙滩上,一只贝壳被冲到余笙脚边,江述弯腰捡起,擦净上面的细沙。
她的鞋带松了,江述认真帮她系好。
他不会系漂亮的蝴蝶结,系完看了一会,“有点丑。”
余笙笑起来。
江述抬起头,将手中的贝壳递给她。
余笙接过的瞬间,江述脑海里忽然有一帧画面闪过,他指尖顿住,目光停留在余笙脸上。
余笙不知道怎么了,眼神疑惑望着他。
江述忽然说:“六年前,瑞士机场,是你吗?”
没头没尾的一句话,余笙却听懂了。
她微微抿着唇,小声说:“你终于记起来了。”
他们真正的初见。
那年余烬去了瑞士,临别时她去送机,那时她身体很不好,坐着轮椅,在机场大厅里等母亲和余烬办手续,手机掉在地上,是江述帮她捡起。
年轻英俊的男人目光温柔,彩色的阳光笼罩着他,那一幕一直深深印刻在余笙的脑海中。
后来他们再次相遇,江述没有认出她,她失落了很久。
江述起身,将余笙的手和贝壳一同握住,如释重负,整个人轻松许多,“我一直在想,这件事一定要我自己想起来,不然你不是要怨我一辈子。”
余笙低了头,不肯承认,“我哪有这么小气,只是帮我捡了一次手机,不记得很正常。”
“是啊。”江述认真看她,“只是帮你捡了一次手机,为什么会记那么久。”
余笙没有看他,江述脸庞靠过去。
两人在月光下接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