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猛火油柜

    明军三万人马乘船驶入沽河之中,浩浩荡荡往北行进。
    沽河自古以来就是山东东部地区一条重要河道,由大沽河、小沽河、胶水河汇流而成,入海口还算开阔。
    三四月份,积雪消融,雪水流入河里,成为春汛。此时河水暴涨,给明军船队带来了方便。
    但不管怎么说,河流与海洋不可同日而语,水面窄了,水流浅了,故而明军船队动用的是小型战船,粮食、火炮也没有多带。
    沿着沽河北上,进入登州地界,便是大沽河水道了,水流减少,河道更窄。
    郑成功完全不把这些情况放在心上,只管催促前行,他对将领们道:“攻打莱阳城,首要的是拿下大沽河东岸的莱西县城。只要收复了此地,莱阳城便无遮无拦暴露在我军兵锋之下。”
    长平公主站在船头,耳朵里听着郑成功的话,眼睛里看着船队行驶的情况,心里暗想:“三万水师涌入小小的大沽河里,船只满满当当阻塞了河道,难以机动,万一敌人有伏兵,如何迎敌?”
    她转头对郑成功道:“忠孝伯,我看咱们还是舍船登岸,从陆路杀往莱西县城。”
    “走陆路太慢了,而且我先前已经说过,我军的优势在水上,不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公主殿下,请您放宽心,今日下午就能兵临莱西城下了。”
    长平公主皱了皱眉头,不再说话。
    又行出数十里,到了下午申时,船队来到一处河湾。从此处河湾登岸,便能去往莱西县城。
    最前面的数十条战船率先驶入河湾,后面的则挤在河道里,延绵数里。河湾处长着一片芦苇荡,枯黄的芦苇叶随风飘摇,一眼看不到头。
    见到此种景象,长平公主顿时警觉起来,道:“忠孝伯,此地险恶,快让船只就近靠岸,将士们立即登岸吧。”
    郑成功也看出了端倪,道:“嗯,倘若芦苇荡里有伏兵,确实有些棘手!来啊,传我将令……”
    话没说话,却听得鼓声隆隆,芦苇丛剧烈摇晃起来,数十条小舟从芦苇荡里杀了出来。
    “果然有伏兵!”郑成功喊了一声,叫道,“迎敌!”
    到了此时,郑成功仍旧没有把这些敌人放在眼里。也不怪他托大,实在是这起群伏兵太寒酸了。
    他们驾驶的小舟一看便知是临时征用的渔船、渡船,在明军庞大的战船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仿佛鸡蛋碰石头。再看船上的敌人,顶多每一条船有十人左右,全部加起来不足五百人。
    在郑成功眼里,敌军装备没眼看,人数又少,何足惧哉?
    敌军战船驶出芦苇荡之后,急速前行。距离明军最前方的战船还有数百米,敌人突然掀开船上的苫布,抱起一个个土罐往水里倾倒东西。
    不多时,水面上飘着一层黑得发亮的油,且气味十分特殊。
    长平公主叫道:“是石油,敌人想要火攻!”
    我国人民发现和使用石油的时间为世界最早,据稽考,至迟在三千多年前就已开始。
    《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是关于石油最早的记录。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中写道:“高奴县有洧水可燃”,则是最早的关于石油产地的记录。
    后来,我国古代人民,除了把石油用于机械润滑外,还用于照明和充当燃料。到了唐宋时期,石油已经普遍在战争中使用。
    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他在百科全书《梦溪笔谈》中,把历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称统一命名为石油,并且预言石油在未来会“大行于世”。
    故而长平公主知道石油,不足为奇。
    又因为受到皇帝陛下的影响,长平公主认真拜读过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此书把长期流传下来的石油化学知识作了全面的总结,对石油的开采工艺作了系统的叙述,愈发加深了长平公主对石油的认识。
    也不知道敌军到底带来了多少罐石油,倒了一罐又一罐,河水变得腻腻乎乎黑黑亮亮,气味刺鼻。
    长平公主并不知道,山东潍坊一带盛产石油。当初张尚贤留意到此物之后,派人打井采掘,暗地里储存了不少,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快拦住他们!”郑成功吼道。
    士兵们要开枪放炮,长平公主跺脚道:“不要用火器,用弓箭压制住他们的势头,其余人快速离船上岸,敌人要点火了!”
    水师弓箭手们放了一阵箭,敌军冒着箭雨把带来的石油全部倾倒一空,放火点燃小舟,而后纷纷跳进河里,游回芦苇荡里去了。
    数十条小舟熊熊燃烧,飘荡在河面上的石油也着了火。火趁风势,风吹火燎,眨眼之间,河湾里成了一片火海,浓烟直冲云霄。
    那数十条小舟冲撞下来,舟中还堆积着硫磺、火药、干柴等物,又是浓烟滚滚,又是火花四溅,许多战船都被点燃了。
    郑成功大惊失色,慌忙传令道:“河湾里的所有战船靠岸,舍弃船只保命要紧!河道中的战船快速后退,远离火海!”
    要想在河湾里调转船头逃离火海,肯定做不到了。郑成功还算沉着冷静,没有因小失大,这种时候只有放弃战船,保住将士们的性命才是正理。
    明军士兵们争先恐后慌慌张张往岸上逃,人太多了,拥挤不堪,有许多人从踏板上掉进了河里,有几处地方发生了踩踏事件。
    如果情况只是如此,明军的损失也不会太大。偏偏就在明军处于混乱状态,士兵们上岸还未站稳脚跟之时,张尚贤亲自带领着一万精兵杀来了。
    眼见杀来上万清兵,郑成功大惊失色,叫苦不迭:“我小看了张尚贤,轻敌了!”
    兵法有云,敌军半渡而击之。意思就是在河边打仗时,等敌人处于渡河慌乱状态之际进行攻击,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张尚贤先是用火攻打乱明军阵脚,使得明军无法从容登岸,再带领大队人马趁势掩杀而来,杀明军一个措手不及。他确实是个才干非凡之人,算得上儒将了。
    郑成功急忙召集起身边三千多人,硬着头皮正面迎敌,想要与敌军硬碰硬。
    他的想法很好,先用两千人缠住敌军,给其他士兵们争取到上岸的时间。敌军只有上万人,而明军有三万将士,一旦等明军全部上岸集结完毕,就能形成优势,扭转战局。
    不得不说,郑成功是个优秀的主帅,能在仓促慌乱间想到最好的对敌之策。
    可郑成功还是低估了张尚贤的能耐,两千人马迎上前去时,清军布阵以待,竟不趁乱往前冲杀。等布好阵型,明军即将冲到眼前时,清军阵中突然用车子推出来上百个奇特的大铜柜。
    清兵一番操作,桶柜猝然喷出烈焰,那烈焰长达两丈。
    明军士兵们埋头往前冲,压根就没有料到清兵还有这么一手,许多人霎时间被烧得皮开肉绽身上起火,惨叫起来。
    清军所用的大铜柜,名为猛火油柜。
    《武经总要》记载,猛火油柜以猛火油(即石油)为燃料,用熟铜为柜,下有4脚,上有4个卷筒,卷筒首大尾细,尾开一小窍,大如黍粒,首为圆口,径半寸,柜旁开一窍,卷筒为口,口有盖,为注油处。管上横置唧筒(原始活塞机械),与油柜相通,油柜里注满了石油。
    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临敌发射时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使火楼体内形成高温区,同时通过传导,预热油缸前的喷油通道形成预热区,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压缩空气,使猛火油经过火楼喷出时,遇热点燃,从火楼喷口喷出烈焰,形若火龙,用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
    猛火油柜,在北宋初年便出现了,一度成为作战攻防利器来使用。到了明朝,随着火器日益发达,猛火油柜逐渐被淘汰了。
    偏偏张尚贤是个喜欢读古书的人,也喜欢钻研古时候的作战兵器,他发现山东潍坊盛产石油时,就按照古书的记载,让工匠们打造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高大笨重,其实只适合用来守城。张尚贤也是因为手中装备不多,迫不得已把猛火油柜运用到野战之中,这就是清军为何要布阵的原因。
    同时,考虑到猛火油柜无法灵活移动,张尚贤别出心裁发明了一种小型喷火器,用铜葫芦代替油柜,以便于携带、移动。
    当明军这三千士兵们被烈焰压制住时,数百个清兵携带着铜葫芦杀了出来,铜葫芦嘴里喷着火焰,他们所到之处,明军士兵只有退避躲让的份,压根没有还手之力。
    郑成功好不容易集合起来的三千士兵,又陷入了混乱之中,人人自顾不暇,逃跑的逃跑,溃败的溃败。
    不多时,郑成功身边只剩下一千多人。而张尚贤早已注意到了郑成功,虽然不知道他便是明军主帅,但从穿着打扮上看必定是明军大将,故而指挥着士兵们从四周包围而来,把郑成功围在了垓心。
    等郑成功意识到危险时,身前全是清兵了,他暗叫不妙:“吾命休矣!”
新书推荐: 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 灵芝(1v1校园) 【咒回同人】禅院家的女人 厌度 [强取豪夺]我入良夜 不嫁?你撩我干嘛 恶龙怎么不能是治愈系了 陨落的大师兄 他暗恋的星星 公主她无所畏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