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福晋当然愿意,她也是去过东宫的,说真的,那地方真的挤,哪里有家里住着舒服,弘晖小的时候住在宫里,那是寄养在祖父祖母跟前,这里才是他的家呢,“都听爷的。”
第157章
秋高气爽之际,出征的大军已经回来了。
康熙让老四替自己出城劳军。
以前康熙似乎还不愿意让大家看到自己心目中的新君人选,现在却不掩饰了,无论朝廷里要干什么,通通交给老四去干,就是有人提前来请示,康熙也会说一句,“雍亲王是怎么说的?......还没问他啊,先去问问吧,问完了再来。”
康熙的这种表态,让老四在京城变得炙手可热,但是老四这个人的毛病多。如果是别人,有人上门巴结,特别是有亲戚关系的,多少也要给点面子,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啊。还有些是拿着好东西上门的,人家都说礼多人不怪,有礼物终能容易的敲开门拉近关系。
老四就不是一般人,他忙得没日没夜,因为脚不沾地,家里的事儿知道的不多,到了休息的时候才问问太监家里发生什么了。
对于那些来拜见的,如果是平时都有来往的,他让人嘱咐福晋这个时候更客气才行,别让人觉得怠慢了。如果不是平时的亲友上门,都不用开门的,让他们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这狗脾气弄得整个京城都知道了,有些人想要拉下脸去结交,听说了他们家的待客之道之后,直接在心里骂了起来。
康熙因为这件事来承乾宫和田蜜说话,还忍不住问田蜜:“表妹,老四小的时候也是这样吗?”
“小的时候也别扭,可是没现在别扭啊,现在的事儿我也听说了,或许是因为谨慎吧。”
康熙摇了摇头,“到底是缺了一些圆滑。”这是嫌弃老四做事不够圆滑呢。
尽管这样,这也是瘸子里面挑将军,是最好的人选了,老八是圆滑,圆滑到了没坚持,所以说,很多事情做到合适就好,用力过猛了就显得过犹不及啊。或许就是老四这种轻易不妥协,才能让康熙看到一点他对朝廷的改变。
所以康熙也没说什么,他让人把黄历拿了过来,在上面找了找,一会摇头一会点头的。
田蜜就问:“表哥是找什么吉日,家里最近也没大事啊。”
“怎么没大事,先是封老四为太子,过个半月一月的传位给他。”
“这么快?”什么都没准备呢,传位也要提前安排啊,新皇帝的一套东西要全部准备新的,比如说衣服鞋子,再比如被子褥子,他用的龙床,他的床帐......这些东西一半都是江南织造府准备,光是往南边传消息就要用几天时间,这个时候来得及吗?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一而衰三而竭,要是朕后悔了,到时候惹天下耻笑,一个吐沫一个钉,皇帝言出法随,说出来的都是金口玉言,所以,这事就这么定了。至于衣服什么的,你安排就行,不只是老四一个人用的东西,她的后妃你也要看着点。”
说到这里,他压低声音,“朕能痛快的把大权给他,但是内务府你要握着,不是咱们做老人的舍不得这几个钱,咱们还有几个小儿子小女儿呢,万事要给他们想想。儿媳妇不是不好,但是这种事她出面比不上你出面,所以不用让孩子给你分忧了,你再辛苦几年。”
田蜜赶快点头,两个人在阳光里翻了一会儿黄历,康熙觉得下个月的初六是个好日子,“这上面说什么...诸事皆宜,就这一天吧,看看这两个月里面有没有其他的好日子,挑出来提前安排。”
他们两个翻了一会儿,想要再找一个黄道吉日,还没有找出来,就有太监来请康熙,“七爷跟着四爷回来了,在乾清宫等着皇上呢。”
康熙把老花镜摘了下来,“也该去一趟了,老七还要给朕缴旨呢。”
把这一步完成了,才是结束了这一场战争,至于太庙献俘的事儿,是今天上午的重头戏,康熙让老四替自己去主持了。
他自己很想主持太庙献俘,然而还是那句话,所有的事儿就是给老四铺路呢,自己没必要为了看一场大戏把正事儿给耽误了。
他坐着轿子到了乾清宫,老七在正殿等着,除了他之外,跟随着一起到西北的宗亲都在这里,大家在康熙没来的时候都在小声的议论。等到有太监喊着一声“皇上驾到”的时候,场面已经安静了下来。
一番君臣对话,把公事安排完毕,平王那尔苏带着其余的宗亲退走,留下他们父子祖孙,这屋子里的都是骨肉至亲。
康熙也只是对着老七上下看了一眼,鼓励了一句,就重点看他身后站着的四个年轻人。
“走的时候都是一脸的孩子气,回来了之后看着像个爷们了,果然孩子还是要出去走走,风里来雨里去的闯一闯才行。”
四个小阿哥都跪下来了,膝行到康熙跟前,叽叽喳喳说什么的都有。
“孙儿在西北也想念皇玛法,还惦记宫里的几位娘娘和家里的弟弟妹妹们。”“都没回来过年,过年那会儿孙儿还想着您会不会给孙儿们留压岁钱。”“西北的馕饼可难吃了,半天都咬不动,牙齿都快掉了,还是京城的馒头包子好吃,在西北孙儿天天惦记着呢。”“以后孙儿好好读书,再不淘气了,出去了一趟,孙儿才知道读书好啊。”
......
先说话的是弘晖,在老七看来,弘晖说话得体大方,人家还惦记着宫里的老娘娘们,没说想爹娘,但是表现了对皇上的依恋。轮到自己家的这几个,恨不得想让人一棍子打死。你就这么点出息,馒头包子都把你笼络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