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架空 >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 第839章 董和董允李恢

第839章 董和董允李恢

    ps:最近几章引用史料过多,十分对不起大家,不过如果不引用历史,又不知道该怎么介绍这几位人才,毕竟他们在演义上没有多少露脸的机会。(、李恢、费观、费诗、秦宓、谯周、杨洪等文官,特别是董家和费家,吕布需要降尊纡贵地拉拢,因为董和的儿子是董允,董和又是李恢的举荐人,费观有个族子叫做费祎,这两个家族主宰了蜀汉后期。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祖先本为益州境内的巴郡江州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和举家西迁,离开南郡来到益州,在益州牧刘璋手下为官,先后担任牛鞞县长、江原县长、成都县令等职位。当时蜀地因富裕丰实,百姓生活奢侈,商人更穿公侯贵族的服饰、吃珍奇美食,婚姻葬送等事甚至倾家荡产都要办好。成都作为益州的治所,是达官贵人、豪商大贾聚集之地,董和作为成都的长官,有意在当地推行俭朴风气,亲自带头节俭,穿粗衣、吃蔬食,生活上不逾矩犯上,从而令当地风气有所改善,百姓都十分敬畏他。后来成都县中豪强都不满董和执法严厉,纷纷说服刘璋调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当董和要走时,下属官吏、黎民百姓甚至老弱妇孺等数千人都相携而出,乞求留下董和,刘璋便准董和再留任两年。
    两年后,董和升迁为益州郡太守。益州郡在远离成都的南中地区,汉夷杂居,董和仍然清廉简约,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相处时,都能以真诚之心对待,所以南中人都爱戴、信任他。
    刘备入主益州。征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一起署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政务(时刘备任左将军兼大司马),两人相交甚欢。董和为官二十多年,在外治理边远地区,在内执掌机要权衡,到死时,家中仍无多余之财。诸葛亮对董和十分怀念,认为他办事周到、能及时匡正自己的失误,且将董和与自己的好友徐庶和崔州平相提并论。
    吕布根据董和在历史上的简历。认为董和抚慰蛮族有道,任命董和为益州郡太守,让他镇抚那里的蛮族。
    董和有一子董允,官至侍中兼尚书令,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列为“四英”。
    董允少时与费祎在蜀中名闻遐迩。董和认为他们两人优劣难分。有一次董允与费祎同往参加许靖之子的葬礼,董和给了他们一辆简陋的车驾,董允觉得耻辱,因此神色不安,但费祎却安然自若。董和知道后,于是认为费祎的德行方面要优于董允。
    刘备立太子刘禅时,任命董允与费祎为太子舍人。后董允调任太子洗马,而费祎调任太子庶子。刘禅即位后,董允与费祎同为黄门侍郎。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驻于汉中。诸葛亮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尚轻,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想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其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久,诸葛亮任命侍中费祎为丞相府参军。随从北伐;于是董允接替他担任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
    由于侍中郭攸之性格温顺,不敢管事,只是摆设而已,因此宫中之事就完全由董允个人负责。董允处理事务为防制为主,经常敢于匡正刘禅的不当行为。刘禅经常想要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董允则劝刘禅不应立过多后妃,认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由于董允坚持不允许刘禅的做法,刘禅也无可奈何,此后变得更加畏惧他。当时,诸葛亮北伐在外,蒋琬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与杨仪争执再起,互相控告对方谋反。董允与蒋琬都保举杨仪而质疑魏延的行动。其后尚书令蒋琬担任了益州刺史,他上书刘禅,希望能赐费祎及董允爵位、食邑,但董允始终推辞不受。刘禅渐渐长大,宠爱宦官黄皓,黄皓更想擅权专政,董允每每正颜厉色地匡谏刘禅,多次责备黄皓;黄皓十分惧怕董允,始终不敢为非作歹。终董允一世,黄皓之位只不过是黄门丞而已。
    董允为人恪守正直,从不高高在上,总是礼贤下士。有一次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约定时间游宴,车驾都已经准备好了,而郎中董恢前来拜见,董允马上停下来接待他。董恢当时年少官微,见董允为他这个下臣而操劳,甚为不安,于是请求离去。董允不答应:“本来出行的目的就是与志同道合之人游玩畅谈,现在君已屈尊来见,刚要一起好好说说话,却要舍掉此谈,去参加那个宴会,这不合适。”于是便与费祎等罢驾不去游玩了。
    公元244年,大司马蒋琬因疾转增剧,不能处理国事,朝廷于是任命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代理军国大事。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书令一职,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助手,最后在246年逝世。
    在蜀汉士民眼中,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列为“四英”。董允有匡主护国之功,其去世后,接替董允的侍中陈祗为人谄媚,与中常侍黄皓逐渐把持朝政,迷惑刘禅,终于导致蜀汉灭亡,蜀汉人民都因此而追思董允。《三国志》中经常把子孙后辈的事迹记载在父兄长辈的事迹之后,合为一传,如夏侯霸的事迹就记载在其父夏侯渊之后,但董允的事迹没有记在其父董和之后,而是独立记述为一传,在整部《三国志》中,董允是极少数能够立传“子不系父,可别载姓”的人物之一,足见其人之优越。
    董允现在仅有六岁。被吕布带到洛阳,交由司马徽、胡昭教授,跟他一同前往的还有费祎、李恢,费祎也仅有八岁,李恢亦不过十四岁。
    李恢在演义上给人留下的印象只是劝谏马超投降刘备而已,实际上,他在平定南中时发挥的作用不亚于马忠、吕凯,吕布在洛阳培养他一阵子以后,还要把他发回益州。让他专门研究如何对付南中蛮族。
    李恢早年在郡里当督邮,他的姑夫爨习是建伶的县令,有违法的行为,李恢连坐免官。由于爨习是这一带有势力的豪族,太守董和就把事情压了下来。没有免李恢的官。了维持地方各派势力之间的平衡,董和只好把李恢推荐给益州牧刘璋,另行任用。
    李恢在路上听说了,刘备自葭萌返回开始进攻刘璋的消息。李恢认为刘璋一定失败,而刘备一定能成功占领益州,只有投刘备。因此,他不去成都而直接北上。以益州郡使者的名义,在绵竹和刘备相见,刘备十分赞赏李恢的才识,一起南下到雒城。此时西凉名将马超。正因兵败投靠汉中张鲁,刘备为了收揽马超这员名将,同时也为了削弱张鲁的势力,以便夺取汉中。特派李恢去完成这项重大使命。李恢到汉中去交好马超,晓理动情。硬把马超说服,归顺了刘备,从此,李恢遂成了政治舞台上的知名人物。
    不久,刘璋投降,刘备领益州牧,以李恢为功曹书佐主簿。后来,有逃往的犯人诬陷李恢要谋反,执法部门将他抓捕,刘备认为李恢不会谋反,将他释放并升为别驾从事,成为刺史的左右手。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是为章武元年,管领南中五郡的庲降都督邓方逝世。刘备本有意任用李恢,但却故意先问李恢何人可以继任?李恢引经据史,说了一段十分得体的话:“人之才能,各有长短,故孔子曰:‘其使人也器之’且夫明主在上,则臣下尽情,是以先零之役,赵充国曰‘莫若老臣’,臣窃不自揆,惟陛下察之。”既表明了他器量宏大,勇挑重担,又说明他引征得体,修养甚高。于是刘备外放李恢为庲降都督,驻平夷县,并兼任交州刺史。刘备取得益州政权后,南中各郡大姓据地自雄,只永昌郡太守吕凯投向刘备,其余都不愿归顺刘备,他们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暗联孙吴。刘备以李恢领交州刺史,是蜀汉摆出要与吴争夺交州地盘的架势,至此,李恢已成蜀汉独当一面的“大员”了。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高定、雍闿、朱褒分别在越巂、建宁、牂牁造反。蜀汉后主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经过两年多的准备,诸葛亮决心以武力平定南中,与李恢、马忠会合分兵三路南进,李恢则“按道”向建宁,以捣雍闿的老巢,所谓“按道”,即斟酌形势选择有利的攻取路线。李恢自平夷出军,在昆明地区,被数量超过一倍的建宁各县互相纠合在一起的叛乱力量所包围。这时敌众我寡,又没得到诸葛亮进军胜败的消息,李恢就以计谋麻痹敌人,佯称:“官军粮尽,正考虑退军。我背乡离井十多年,现在总算回故乡来了,不打算再流浪北方,只想回来和你们共同干,所以诚恳地把实情告诉你们,大家商量一下吧!”敌人信以为真,围困渐次松懈。李恢率军出击,一举击破了敌人,追赶敌人的残部,南至盘江,东到牂牁,与诸葛亮军声势相连。
    后来,诸葛亮击杀高定、平雍闿部曲,七擒孟获,李恢均与之紧密呼应,追奔南北,军功最多,封李恢为“汉兴亭侯”。建兴三年秋初,李恢进驻滇池县,南中平定。随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以李恢为太守,加安汉将军,领交州刺史,移郡治到味县。李恢身任统辖南中七郡的庲降都督,又直接掌握南中的中心地区建宁郡。诸葛丞相把治理南中的重任都交给李恢以后,于是年冬回师成都。
    虽然南中大姓的首要人物,都调到成都做官,但地方上的豪强,在大军北还之后,仍有叛乱杀害守将的。李恢亲自出兵征讨,扑灭叛乱,并将各地豪帅迁往成都;又迁移永昌濮民数千落于建宁、云南两郡之间,以发展两郡的生产,向叟、濮等族征收耕牛、战马、金银、犀革,用来补充军资,因此当时的军事费用并不缺乏。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出师表》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于是,帅军北驻汉中,开始与曹魏争衡。这种形势的形成,与李恢完成了安定南中的战略任务是分不开的。
    虽然李恢在历史上平定南中功劳甚大,但他现在毕竟只有十几岁,吕布已经等不到他成长了,吕布命诸葛亮、法正、魏延、马岱、马忠、王平诸位将领先安定益州,再缓图南中。
新书推荐: 人到中登(阴阳师同人) 被反霸凌系统攻略了(校园nph) [红楼同人] 红楼之穿成万人嫌贾环 [综漫] 审神者旗木先生 [文豪同人] 二代火影的mafia首领生涯 [莲花楼同人] 莲花楼之来日方长 [综漫] cos魏尔伦的我穿进了咒术剧场 [莲花楼同人] 莲蓬哥哥活下来了 [综英美] 美味人生 [综漫] 马甲今天也要和本体贴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