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王到底体力不比年轻时候,加上此次硬仗,心中没了必胜的信念,只觉十分疲惫。倒是看到司徒大旗打出来,知道是朝廷新来的小王爷亲自出战,西海王打起了几分精神。
七王子被周安志吓破了胆,跟在西海王身边。见司徒卓冲杀出来声势浩大,七王子也生出了几分孝顺,对西海王说:“父王,您快走吧,这里我来顶着。”
投来西海王部之后,七王子察觉到了西海王对他的失望。七王子直接到西海王帐中和西海王深谈过一次。西海王也没直接批评七王子,只是跟七王子说了当年自己统一西海国各部落的故事。
西海王说:自己以前打的每一场胜仗都不是靠贪生怕死得来的。战场上,迎难而上,哪怕你只先敌人一瞬杀了对方,你就活下来了。但是你未战先怯往回跑,相当于把后背交给了拿着刀枪的敌人,必死无疑。
七王子在西海王的羽翼保护之下,没经历过逆境,但是人不傻。这次长谈仿佛听出了西海王真正战无不胜的秘诀,也激发了七王子骨子里剩下的几分血勇。
汉人小王爷不过年方弱冠,自己还大他几岁,将其斩于马下,才叫汉人知道什么是西海国儿郎。自己也能重新赢得父王对自己的信心。
西海王账下就有替身,如果西海王走了,暂时也能蒙蔽司徒卓一阵。西海王是西海国军事经验最丰富的人。七王子觉得只要自己杀了司徒卓,西海王再稳定军心,这一次未必不能胜了。
连胜朝廷三场,朝廷依旧会求和。
但是西海王否定了七王子的建议。七王儿有些长进了,西海王有些欣慰,但是这长进来得太迟了,七王儿有些道理学得似四而非。
勇猛确然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那是在两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谁坚持多一分,胜算就偏向谁。但是当一方的硬实力、智慧等等远远高于另一方时,勇猛和送死其实没什么两样,勇猛最多能让人死得有尊严些。
汉人的小王爷能清楚的知道多少西海国人用命趟出来的两条密道,这些日子,自己和汉人小王爷交手,亲眼所见对方调兵遣将的本事。七王儿别说战胜他,拖住他给自己争取时间估计都嫌能力不够。
那么,让自己亲自去会会这个年轻人吧。
西海王亲自披挂上阵,给西海国将士打了一剂强心针。司徒卓都觉得西海国军的战斗力又陡然提高了不少,凝聚力、执行力都在攀升。
当然,司徒卓领兵以来,就没吃过败仗,一直跟着司徒卓的朝廷军在信念上也一点不输。
这样一场双方都打了鸡血的冷兵器战争,自然是打得昏天地暗,血流漂杵。
期间,卫参将还问过司徒卓,怎么确定西海国军带兵的就是西海王而不是替身。司徒卓回答说看对方的士气。
只简单一句话,便令卫参将心悦诚服,同时,暗暗心惊:如果不是司徒卓亲自带兵冲杀,朝廷军能有这样的士气吗?西海沿子原有的守军连吃败仗,又被围困许久,如果没有王爷身先士卒,士气肯定是不高的。
那么从京营带来的将士呢?万里迢迢赶来,人困马乏,如果王爷只是躲在后面指挥,人家凤子龙孙自然没人说得着什么,但是将士们还会这么拼命吗?
所以司徒卓亲自上阵,到底是年轻气盛、立功心切还是别的呢?
卫参将突然觉得这位年轻王爷高深起来。
真正能打胜仗的人一定会把每个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的就算在内,司徒卓和西海王都深谙此道,也都把自己一方的士气、信心、凝聚力都算在内。因此,司徒卓和西海王在战场上终于相见了。
是面对面的意思,而不仅限于各自坐在中军帐运筹帷幄。
西海王看到人群中的司徒卓,只见此人面如冠玉,身姿矫健,比起自己那些儿子,汉人小王爷显得文气一些,也没那么强壮。但是西海王却发自内心的觉得此人一点不弱。
司徒卓自然也看到了西海王,一个蓄着大胡子的西域人,高眉深目,虽然不再年轻了,依旧威风凛凛。
两人一个照面,各自揣度对方的战术,评估对方的实力,手上却丝毫不停,全力拼杀。
两国交战已经数月,无需再阵前客套。
因西海王身先士卒,而且西海王在西海国内是如同战神般的存在,那些人困马乏的西海国将士凭空增添了不少战斗力,竟仿若生力军。
卫参将就护卫在司徒卓近侧,见了西海国军这个战斗力,才知道西海王的赫赫威名都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原来,并非做了国王,就可以高枕无忧,把危险的事情交给别人。
司徒卓冲杀正酣,突然一股强烈的危险感袭来。凭着在非洲维和练就的敏锐直觉,司徒卓徒弟放弃递到一个西海国士兵咽喉处的剑刃。只差一点点,这一剑就可以刺穿那个悍勇士兵的咽喉。
但是司徒卓却凭空向后倒去,以一个不可思议的幅度避开了带着惊风的一箭。
那一箭帖子司徒卓的腹部上空飞过,没入一个正一刀砍向司徒卓的西海国士兵的胸膛。
借着这千钧一发的间隙,司徒卓以彪悍的腰立从马背上坐起,像被弹簧弹起来似的。
刚才那只冷箭原本瞄准的是司徒卓的心脏。
紧接着,又有西海国兵士向司徒卓围拢过来,挡住了西海国放冷箭那个弓箭手的视线。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此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