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年在孩子没出生之前就给外甥女买了摇篮、洗澡盆和许多棉布,等孩子一出生,张福年隔天往姐姐家里送一只鸡,鸡蛋一下子送了两百个。
按照竹竿和公社的规矩,娘家人要给月子里的产妇送挂面和油条。张福年怕姐姐吃多了油条不好,只送了五十根,挂面倒是很多,平常豆腐鱼肉之类的没断过。
陈大婶从乡下过来伺候媳妇月子,见到张福年见天送东西过来,心里十分高兴。
张福年今天又拎了一只鸡,还有两条小鲫鱼,进门就喊,“干娘,我来了。”
陈大婶正在公共厨房里做饭,闻言立刻跑了过来,“福年来了,晌午在这里吃饭。”张福芝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很少回家。
张福年先看了看外甥女,摸了摸她的小脚丫,然后才和陈大婶说话,“干娘,我说了让你去我那里住,我那里住的开。”
陈大婶笑眯眯的,“你姐还年轻呢,头一回养孩子,我多看着些,以后就好了。”
张福年忽然想起,再有两年,就不能生二胎了。他心里转了好几个来回,还是什么都没说,子女看缘分吧。
张福年又和姐姐说话,问孩子夜里醒几回,饭够不够吃。
陈大婶开玩笑,“哟,福年你居然知道的挺多的。”
张福年笑,“干娘,我特意找单位的大姐们问过了,我妈不在,我当然得多关心我姐。”
张福秀心里暖暖的,“你往后来就来,不要天天送东西,我吃不完,你二哥最近都跟着长胖了。他说月子里不能吃太多大油,对身体不好。”
张福年留在姐姐这里吃了顿午饭,外甥女醒来的时候他还抱了抱。陈大婶给孙女娶了个小名,叫巧巧。
等巧巧已经能抬头的时候,刘翠屏要来这边工作了。临报道之前,她一个人先回了一趟老家。
刘德庆听说女儿顺利进了省城机关高中教书,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他从来没想到过,他的女儿也能成为光鲜亮丽的人。
是啊,小时候那个每天只能穿破旧衣服的刘翠屏,彻底长开了。她穿着一身连衣裙,脚下丝袜凉鞋,头发留长了,四年的大学生涯,养的唇红齿白,最主要的是,她身上带着书卷气,整个人看起来淡然从容。
刘翠屏回到家里并不当大小姐,换了一身普通的衣裳,做饭洗衣裳,什么都干,伺候老父亲,带侄子,每天忙的不亦乐乎。
在家住了几天,刘翠屏要出发去单位报到。
临行前,她找裁缝给老父亲做了两身秋天的衣裳,帮他把家常穿的衣裳全部整理好,袖子破掉的地方补一补,脏了的全部洗洗。
刘德庆找个没人的时间,往女儿手里塞了一百块钱,“你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我暂时走不开,就不去送你了。你记住了,到了那边,不要万事都听别人的。遇到大事,写信回来告诉我们,我让你哥去给你做主。”
刘翠屏把钱推了回来,“爸,我有钱。我就要工作了,怎么还能花家里的钱。”
刘德庆又推了回来,“拿着,姑娘家家的,不要随便花别人的钱。等你在那边安顿好了,写信回来。先别急着结婚,把工作干好了再说。”
刘翠屏点头,“我不在家里,爸你要多注意身体。”
父女两个悄悄说了好久的话,第二天,夏生亲自送妹妹到县城,临出发前也强行塞给她五十块钱。
刘翠屏带着娘家人的嘱咐,踏上了北上列车。她坐的卧铺,颠簸了二十多个小时,她终于再次踏上了这个陌生城市的土地。
刚出站口,她忽然听见有人喊自己,“翠屏,这里,这里。”
她抬眼望去,之间张福年在栅栏外面对自己挥手。
刘翠屏忙拎着箱子快步走出去,张福年接过她的箱子,拉着她的手往前走,“累不累?路上没遇到麻烦吧?”
刘翠屏笑着摇头,“没有麻烦。”
张福年带着她上了一辆计程车,“你先去我家里,和福芝住在一起,过两天我带你去报道。”
刘翠屏有些累,她对这里人生地不熟,只能去张家,“会不会影响福芝学习?”
张福年笑,“不会,她已经高考完了,现在在家闲着呢。”
二人已经领过结婚证,算是正经夫妻了。
小夫妻两个一起到了家,张福芝正在和小五玩呢,听见开门声,赶紧过来打招呼,“嫂子来了。”
刘翠屏对这个称呼还有些不习惯,“福芝在家呢。”
张福年把她的行礼放在一边,忙着给她端茶倒水,还亲自下厨房做饭给姑嫂两个吃。
过了几天,刘翠屏去学校报到,现在正在放暑假,学校给她登记之后,又打发她回来了,让她开学了再去。
时间很快到了秋天,张福芝去外地读大学了,刘翠屏火速搬到了学校的宿舍里住,家里剩下了张福年一个人。
他把租来的房子退了,利用星期天,带着刘翠屏去买家具,把新家一点点填满。
刘翠屏说她不想这么快结婚,张福年也不勉强,结婚太早对她的工作不利,不如再等等。
小夫妻两个结束了牛郎织女的日子,每天都能见面。有时候是张福年去学校和刘翠屏一起吃食堂饭菜,有时候是刘翠屏到家里来吃张福年做的饭。遇到周末,小两口一起去张福秀家里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