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科幻网游 > 网游之全球在线 > 第434章 秦始皇驱儒

第434章 秦始皇驱儒

    就在山海城筹备争鸣大会的时候,咸阳城却颁布了【驱儒令】。
    秦始皇宣布,咸阳城独尊法制,凡儒生者,三日之内,必须离开咸阳城,否则缉拿下狱,概不例外。
    消息一出,天下哗然。
    秦始皇颁布的【驱儒令】,等若将儒法之争推向高峰。
    天下儒生,气愤不已。
    由【驱儒令】,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焚书坑儒”。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焚书和坑儒,是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两件事。
    一切,还得从秦始皇一统六国说起。
    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上实行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在统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诸子为王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
    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批官吏,请求秦始皇将诸子,分封于占领不久的燕、齐、楚故地为王,认为这样有利于巩固秦的统治。
    但廷尉李斯则坚持反对,认为春秋战国诸侯之所以纷争,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恶果。只有废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祸乱。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认为立封国,就是树敌兵。
    于是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
    时隔八年之后,到始皇三十四年,在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又发生了一场关于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
    焚书之举正是由此引发的。
    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面腴秦始皇,吹捧秦始皇,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针对周青臣的腴词,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
    淳于越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秦始皇听后不动声色,把淳于越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
    丞相李斯明确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观点,反驳道:“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统一可能遭到破坏。”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
    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此即为“焚书”。
    在焚书的第二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
    坑儒不是焚书的直接继续,而是由于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引起的。秦始皇在攫取到巨大权力和享受到荣华富贵之后,十分怕死。在统一天下之后,他异想天开地要寻求长生不死药。
    方士侯生、卢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这种药。按照秦律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验者,要处以死刑。
    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愎自用,专任狱吏,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等等。
    方士还言,长生非秦始皇所能修成,长生也非是小小丹药所能达到。他们接近始皇,非要炼药寻丹,乃是要传《道经》于天下。
    秦始皇知道后,恼羞成怒,认为方士们在耍弄自己。
    于是先焚《道经》,后坑方士。
    秦始皇以“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下令在都城进行追查,并亲自圈定四百六十余人,活埋于咸阳。
    此即为“坑儒”,所坑非儒,而是方士。
    “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一场统一思想的运动。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等。
    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暴力能够控制的要素。
    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机构很难驾驭的,特别是在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
    因此,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统措施还不行,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让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统一措施有效。
    当时最大两种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
    儒墨并称显学,但墨家更侧重对农业方法的创新,种地务农。道家更注重研究身心,人性观的形成探索。名家更注重形而上哲学思考。
    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偏偏是新事务,他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这些东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当时的六国贵族,也借着儒家的“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的分封制,从而取得失去的权势。
    所以,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的关键措施。因此,秦始皇在找了几个儒生茬之后,一场统一思想的文化运动就开始了,手段是激烈了点,但客观效果是明显的。
    虽然统一的秦朝只持续了十几年,但秦朝以后的所有统治者,无一不把统一思想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
    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所有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核心思想。
    秦朝“坑儒”,和汉朝的“尊儒”,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统一思想。
    实际上从汉朝以来,所有的封建统治者,基本上都是施行的“阳儒阴法”,或者是“实法名儒”,就是表面上是采用儒家观点,实际上却是法家的手段。
    皇帝用法家的方法统治天下,而用儒家的学说教化百姓。
    法家强调的是法、术、势,古人把这些东西当成是帝王术,作为驾驭百姓群臣的方法;而儒家学说主要是强调仁和礼,仁和礼最大的益处就是从道德上形成行为自觉,而不用采取暴力措施,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好工具,所以历代统治者都用儒学教化天下。
    秦始皇因为“焚书坑儒”留下千古骂名,给人看为大暴君,其实是冤枉秦始皇了,这个数字事实上是非常小的。
    在长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杀人成千上万的事情多不胜数。
    但是,这件事情最大程度上得罪了文人儒生集团,儒家从战国以来一直是个非常猖狂的集团,它反映了要想治国必须以儒术为中心,所以和墨家不合,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更让儒家有重要的权力。
    他们得志后,把罪人指向秦始皇,所以秦始皇成为万世暴君、遗臭千年。
    秦始皇并没有杀淳于越,坑杀术士也是依法处理。欺骗国家财产,在古代是欺君之罪,欺君之罪就是杀头的罪。
    虽然失去很多价值的书,令人感叹,但是秦始皇焚书与坑儒是合情合理。
    由此,秦始皇入主咸阳城,通晓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知道自己死后,被儒家坑得如此之惨,怎么能不暴跳如雷。
    这才有了【驱儒令】的诞生。
    没有将咸阳城的儒生,直接斩尽杀绝,就算是秦始皇的帝王胸襟了。
    咸阳城的儒生,也是知道,他们的前辈,干了坏事,报应来了。这个锅,他们不背也得背。
    一时之间,咸阳朝廷的各大政务机构,大量的文官自动辞官。
    辞官浪潮,并没有影响到咸阳城的运作。只因秦始皇并不是孤家寡人,随他一起入住咸阳的,还有李斯等一帮重臣。
    不得不说,这是一步妙棋。秦始皇【驱儒令】,不仅赶走了让他厌恶的儒生,还顺利地掌控咸阳,一举两得。
    儒生辞官之后,他们的去向,就引人关注了。
    去其他的王城?
    难。
    每一座王城,位置都已经饱和,哪里容得下新来者。
    留给儒生的选择,只有两个。
    其一,彻底隐退,做一个闲云野鹤。
    其二,加入玩家的领地。
    中国区的领主,没有一个是傻瓜。
    【驱儒令】一下,领主们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鳄鱼,齐聚咸阳城。
    对玩家领地而言,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咸阳城的儒生,尤其是此前在朝廷任职的官吏,虽然不是历史人物,但是在领地的作用,丝毫不差。
    他们资质优异,经验丰富,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再说得直白一点,像山海城现在的周海辰、徐真常这一类的文官,在咸阳城,那是一抓一大把。
    比他们更优秀的,也不再少数。
    如此人才,如何不让领主们亢奋?就连欧阳朔,都心动不已。
    可惜的是,在争夺咸阳城的儒生战役上,欧阳朔注定要遭遇滑铁卢。按理来说,山海城的条件得天独厚,应该大胜而归才是,实则不然。
    其一,儒家的死敌法家,其道场正是在山海城。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卫鞅,更是在南疆都护府身居要职。
    想想吧,就这一条,就将大部分的儒生挡在门外,心有芥蒂。
    其二,白起、魏冉以及章邯等人,可都是秦国人。
    虽然说,这几位跟秦始皇,基本上都没有太多的交集,但是在儒生眼中,山海城跟咸阳城,还是穿一条裤子的。
    这一条,欧阳朔是真的无辜躺枪。
    虽然说,山海城的特点是兼容并蓄,但那只是欧阳朔的一面之辞,没有亲眼所见,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这一场人才争夺战,山海城注定要败北。
新书推荐: 穿到古代,我在流放地建了座城简安安楚君行 和黑莲花回溯的那些年[无限] 论直男做背景板的可行性 和恐游boss谈恋爱[快穿] 反派他会自我攻略 一夕得道 母系三万年 大型网恋翻车现场[电竞] 当死对头遇上真爱系统 陈茉的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