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节

    最憋屈的恐怕是毕勒贡,虽做了齐国新君,却对大魏交了降书,西北边贸司成立,荣九做了主事,以后和草原打交道的机会很多,毕勒贡恨他入骨又不敢杀他,自然很憋屈。
    孟怀谨说把西北让萧云庭管,言出必行,五月里,俞显率领的朝廷军队陆续撤离西北,甚至连俞显正式都交脱了锦衣卫的差事,升了指挥使,被孟怀谨派去了福建。
    福建近来倭祸频发,当地官员剿倭不利,俞指挥使充当了救火队,他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俞显没啥不舍的,他留在西北也陪不了程卿,他的调任刚下来,紧接着就是程卿的——秦安知州的官位程卿屁股都还没坐暖,京里又有旨意,程卿被调任回京进了礼部,再升一级,做了礼部侍郎。
    这升官的速度,对两个人造成了伤害,一位是章侍郎,瞬间和学生同阶了,一个是礼部右侍郎,一个是礼部左侍郎。
    另一个就是程知绪。
    程知绪虽不在礼部,到底是被程卿这个“侄子”追上了!
    程知绪怎么想外人不得而知,程卿的继祖母朱老夫人完全接受不了,朱老夫人的身体几经修补只剩下虚壳子,这么大个刺激下来,一口痰堵了嗓子直接去了——比侄子和自己平起平坐更倒霉的就是,侄子升官回京了,程知绪则要回乡丁忧守孝!
    俞显升官走了,程卿也接到了调令,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程卿要和何婉、小磐等人暂时分开了,甚至连县学的学生都没法全部跟着程卿回京。
    俞显去了福建,谷宏泰不想去。
    他还没有娶老婆呢!
    谷宏泰思来想去,准备了聘礼,正式向程卿和马老大夫提亲。
    他要娶小磐为妻。
    在经历了这么多事后,谷宏泰对小磐,已从想纳小磐为妾,到想娶小磐做妻,再到如今他不仅要娶小磐,而且一辈子只要小磐一个妻子。
    不纳妾,不娶小,不调戏婢女,不逛青楼不喝花酒。
    程卿叫来小磐,问小磐自己的意见。
    小磐想起和谷宏泰相处的点点滴滴,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只是低头。
    程卿正色道:“你若不想嫁他,就要同他说清楚,如果不是为了你,他不会留在西北。”
    西北无仗可打了,谷宏泰的升迁肯定要变慢,如果小磐对他确实无意,实在不该耽误人家。当然,把话说清楚了,谷宏泰还不死心,那就是谷宏泰自己的选择了。
    小磐最终还是同意了谷宏泰的求亲。
    谷宏泰是定了亲才通知家里,靖宁伯府现在根本就管不了他,小磐就是输在了出身上,但如今也是良籍,靖宁伯府只能对此不闻不问以示抗议,偏偏又很快被打脸——太后下旨嘉奖了小磐和何婉对西北的贡献:一个是传授军医缝合之术,在打仗时积极救治伤员,战后又开医馆将一身医术传授给更多人,虽为婢女出身,却有悬壶济世的美名;另一个原是商户家小姐,先有与何老爷子在淮南赈灾的功劳,又到西北建织坊,蛮人入侵时捐出大量纺织品,还对织坊女工有教化之功。
    两人俱封县主。
    小磐卑微的出身瞬间就被拉平了。
    这样的小娘子,配谁配不上?
    靖宁伯府又想缓和关系,这回换谷宏泰不理家里了。
    家里送来的东西要收,要和小磐东拉西扯,那就不行!
    何婉做了县主后,有人想起了何婉和程卿的婚约,程卿升任礼部侍郎,何婉得封县主,两人似乎该成亲了呀。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程卿却和何婉解除了婚约,何婉转头做了柳氏的义女。
    原来在何老爷子去世前,曾请程卿照顾孙女何婉,两人定亲,不过是在用程家之势庇护何婉这个孤女,虽名义上是未婚夫妻,一直情同姐弟,从未做出任何逾越礼教的事!
    何老爷子托孤,程状元仗义庇护,这故事很快被编为了话本流传。
    其中最高兴的,当属荣靖了吧。
    师娘忽然不是师娘了……他再表露出点什么,也挺正常哈?
    程卿回京时,身边还跟了个依旧没有恢复记忆的刑纲。
    刑纲还完了萧云庭的恩情,孟怀谨要放他自由,他不知何去何从,打听了程卿的官声,又自己观察一段时间后,向程卿自荐,要做程卿的护卫。
    以刑纲的耳目,早看出来程卿的女子身份。
    女子做官,还是个能干的好官,让刑纲很好奇。
    既好奇,干脆就跟在程卿身边再观察下。
    一个好官总不会骗他,让他再去杀什么人吧?
    退休的刑大侠,积极再就业,为自己找了个东家。
    新启三年九月,程卿回到京城,任礼部侍郎。
    第826章 :开海禁的决心!
    新启三年,程卿二十一岁,官至三品侍郎。
    从她六元及第入仕算起,五年时间爬上了三品侍郎,升迁的速度很快,但她这次回京,并没有多少人纠结她的升迁,西北战争平息了,京里的局势反变得紧张起来。
    在有战争时,中枢官员们的注意力在西北,没有了蛮人入侵危机,朝臣们把注意力放到了与皇帝对抗之上!
    朝臣们后知后觉反应过来,现在的天子或许没有先帝多疑,但在处事风格上,强势更胜过先帝!
    先帝喜欢玩制衡,孟怀谨不喜欢。
    孟怀谨是做了之后,再让朝臣们善后。
    遴选女官。
    划分西北给萧云庭管。
    重新打开西北和草原的边贸,成立西北贸易司。
    这样样事,孟怀谨都走在朝臣之前。
    和这些事相比,程卿被擢升为礼部侍郎真是小事了。
    皇帝的权力和朝臣的权力是伴生,也是此消彼长的。
    皇权萎靡时,朝臣的权力就大,与傀儡皇帝伴生的一定是大权臣。而一旦皇权强盛了,朝臣们的权力就会削弱。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此话不假。
    但这些臣子们各有各的想法,并不甘愿只做皇帝的应声虫,他们要与孟怀谨周旋,与孟怀谨抗衡拉锯,这场战争会比西北战争持续更久,没有硝烟,危害却更大!
    所以孟怀谨说他需要程卿。
    他不仅是需要程卿,他还需要一批有能力,愿意听命于他的年轻官员,慢慢将党羽众多的老臣子们替换。
    程卿回京,程知绪丁忧,程六老爷却入了内阁。
    孟怀谨当然信任程家人,信任程六老爷,正因他和南仪程氏的亲近摆在台面上毫不掩饰,程六老爷入阁后隐隐被其他内阁大臣排挤。
    高首辅与程家结亲,但高首辅身后亦有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程六老爷入阁侵犯了高首辅一党的利益,什么样的姻亲关系都不管用。
    内阁大臣中,大概只有梅大人是保持着中立,他既不站高首辅,也不站程家,哪怕程卿是他的学生。
    不过梅大人也不是现在才独来独往的,在翰林院时就是如此,后来入了内阁,女儿梅蒹葭嫁给淮王成了淮王妃,梅大人就更独了,从不结党营私。
    孟怀谨让程卿做礼部侍郎是有原因的,礼部负责组织科考,礼部侍郎可以做会试主考官,孟怀谨要借程卿的手选拔合适的年轻官员。
    朝臣们不是没看出这一举措,而是顾不上。
    俞显被派去福建剿匪,年底就干了大事,他练了水师几个月,第一次大动作就是把盘踞在福建沿海一带的一伙大海盗剿灭,如此雷厉风行,不惜耗兵废粮都要清除海患,有朝臣已经看穿了孟怀谨的用意——天子想开海禁!
    这怎么行呢?
    又是一项违背祖制的举措!
    西北贸易司,就已经推翻了先帝的旨意,现在又要开海禁。
    在孟怀谨正式提出之前,朝臣们已开始各自奔走,他们要摈弃前嫌,团结起来阻止这件事发生。
    开海禁的坏处,他们可以引经据典写出万言奏折。
    开海禁的好处,他们却不愿意看见,或者说故意避而不见。
    乾清宫内,程卿与孟怀谨下棋。
    孟怀谨落下一子,首次对程卿表态:
    “你放心,海禁朕肯定会开,任何人都拦不住朕。”
    朝臣们只知道了程卿当了礼部侍郎,却不知道开海禁的建议就是程卿提出来的,孟怀谨保护了她,没有将她的奏折公开。
    如果由程卿提出此议,她必将承受所有压力。
    程卿自己无所谓,这事儿总得要有人做,她背点骂名有啥大不了的。
    “可是连高首辅的都反对……”
    高首辅是三朝老臣,是先帝倚重的重臣,到了孟怀谨登基,高首辅一直态度鲜明支持孟怀谨,这样一位文官首领此次都要站到孟怀谨的对立面,反对开海禁,局势自然艰难。
    “高首辅老了。”
    孟怀谨打断程卿的顾虑,“大魏在变化,老臣子若是跟不上这种变化,那朕只有请他们退位让贤。”
    变革不可能一直温情楚楚。
    孟怀谨坚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如果高首辅不赞同,他只有请高首辅致仕!
    这不是帝王的无情,恰恰是孟怀谨的心软,让高首辅致仕,高首辅才能脱离这个旋涡,不用为了党派的利益冲在最前面。
    现在退一步,还能保持君臣之情!
    程卿想明白这些,就不再说什么了。
    生产力提高,会制造出更多的商品,这些商品除了卖到草原,还能卖到海外去,开海禁有利于大魏对外交流,睁开眼睛看看别人发展到什么地步了,才不会故步自封。
    海贸还有非常丰厚的利润回报,程卿在意的不是海外的金银等物,她觉得大魏类明,按照另一个平行时空的历史线,土豆、红薯和玉米等农作物应该已经从海外流入,被大魏种植了才对。
    大魏和另一个时空的明朝一样,正在逐渐迎来小冰河期,冬天越来越冷,少了这些容易种植又产量很高的农作物,底层老百姓怎么活?
    百姓都饿死了,还搞什么建设,还说啥提高女子地位。
    在贫寒的底层家庭,发生饥荒,有限的口粮肯定会被留给男丁。
    为此,程卿还特意写信问在福建练兵的俞显,怀疑这三样作物已经在福建沿海种植了却没有推广开来,得到了俞显的否认。
    如果有这样高产易种植的作物,当地官员是不可能放弃推广的,这是多么大的政绩啊!
    程卿没找到也不气馁。
    现在大魏还没有,那她就去海外把种子带回来!
    所以在开海禁的事上,程卿绝对支持孟怀谨。
新书推荐: 海王兄妹今天掉馬了嗎?(骨科) 和同事相亲之后(1v1 双处 ) 姜荻 庶兄在上(骨科,强制) 旧梦难安(bg,清水文) 有利可图(一见钟情 1v1 h) 和暴君成为契约夫妻后 今夜你是谁的爱人 [柯南同人] 我成了柯学中的路人甲 0级反派,投喂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