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架空 > 大宋好官人 > 第九百二十六章:太费钱

第九百二十六章:太费钱

    “你啊你……”赵煦也是无语了,“你是真钻进钱眼去了罢,开口闭口都谈钱!”
    张正书理所当然地说道“我就是一商贾,商贾不谈钱,那能谈什么?要是商贾都不挣钱了,那什么养活手底下一大帮子人?我这是有责任心的表现,你是不知道我现在养活了多少人……”
    赵煦倒是笑骂道“你这人,歪理倒是一套一套的。”
    张正书笑了笑,没有辩驳。
    对于理念不一样的人,这个真的说不清。就好像后世首富一样,他都首富了,为啥还这么努力工作?可能首富会说,这是一种责任,你无法理解,但这就是人家的想法。赚钱已经不是主要目的了,人家是有社会责任的。这个社会责任,不是说他非得捐多少钱,才能体现出来。最有社会责任的体现,就是他坚持办企业,办实业,让更多的人能就业。拉动就业,就等于缓和了社会矛盾,这是最为功德无量的事。
    穷计,富长良心,大抵上说的就是这个。
    所以说,赵煦并不明白张正书的苦心。
    想想看,后世一条铁路,提供了多少工作岗位啊!别的不说,单单是站点上的流动摊点,一样是个就业的岗位不是?张正书也想仿造后世的铁路这般运营,给失业率颇高的大宋,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试想一下,如果《水浒传》里描写的是事实,有工作的杨志会上梁山吗?还有,像杨林,吕方,郭盛,王英,郑天寿,朱武,史进,孔明,孔亮,阮三等人,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他们会做强盗吗?
    如果大宋有那么多工作岗位的话,这些人再不济,也能混口饭吃吧?还有,如果有选择的话,谁会去做贼啊?老老实实做一个良民不好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
    张正书觉得,如果大宋的就业率高一点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的人了。而各地的起义,也会少很多。比如张正书这两年来,不遗余力地帮很多人都建立起了小作坊,甚至他信得过的人,比如李家村有头脑的人,都得到了不少关键性的技术。
    因为这些作坊,大多开在开封府周遭,所以开封府已经人口多得不能再多了——没办法,谁让这些作坊都大量招工呢?
    这样作坊集群,是有点产业聚集的效果。但人多了,市场也就被瓜分得更加细了。怎么说呢,好比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作坊多了,同行自然也就多了。自古同行是冤家啊,你多赚一点,同行就少赚一点,这能不是冤家吗?
    得,这天底下做买卖的,哪个不希望同行死,哪个不希望自己独占市场的?
    但问题是,肯定没有那么容易。
    所以,一些技术好的作坊,自然能有进项,而不好的作坊,也开始琢磨着换地方经营了。其实,这正是张正书希望看到的。单单是开封府繁荣,那算得了什么事?要整个大宋繁华昌盛,那才是国力的体现!最不济,几个大城市,或者是比较大的城市,都有汴梁城一半多的水平吧?
    可惜的是,赵煦并不明白张正书的苦心。
    当然了,张正书也不奢求他理解,要一个宋人明白这赚钱其实就是功德的道理,实在是有点难。毕竟宋人大多被儒家影响太深了,他们太痛恨商贾了,认为商贾“不事劳作,唯利是图”的小人,对于赚钱的商贾,除了羡慕嫉妒恨之外,就是不屑了。他们哪里知道,商贾赚钱,那是天公地道的事,别看他们赚得多,可他们担的风险也大啊!
    这世间,就没有只占便宜不冒风险的事。
    可惜宋人不太明白这个,只是觉得张正书做得不地道。就好像赵煦这样,他觉得张正书都够有钱了,还往钱眼里钻,这也太不仁义了。
    “官家,你是不知道,这驰道里面啊,有大生意。”张正书把话题稍稍扯开说道“这大名府到开封府,足足有四百里地。这做生意的,也是要讲究速度的。这要是一天就能从大名府到开封府,谁不乐意啊?再说了,我们可以用马车载人,从开封府到大名府,算好车价,这也是细水长流的买卖……”
    张正书说到最后,还主动退让了一步“既然是和官家做买卖的,官家又出钱修了这么一条驰道,那我自然不好把利润占了。这般罢,以后驰道的收入,七成归官家你,剩下三成,算是驰道维护和继续建设基金怎么样?至于我嘛,不赚钱也成的……”
    不得不说,赵煦并没有把这桩买卖放在心上,只是在意这驰道的实际功效。
    “果真能一天就到?!”
    赵煦有点不相信,这怎么可能呢?
    张正书却笑而不语,这事太简单了。怎么说呢,马儿拉车,其实跑得不算快,平均速度有每小时三十公里左右,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个还是在不断换马的前提下才有的速度,平均跑四十来分钟,就要换一匹马了。也就是说,一小时是六十里地,四百里地也不过是七个小时,也就是三个半时辰罢了。了不起把换马时间算上,四个时辰也就是八小时准能到了。
    要是再挂上马灯啥的,夜晚也跑的话,一天一个来回都行!
    只不过,这修驰道确实太费钱了,而且一修,就是两条,一来一回的驰道。这样的科技水平和施工水平,张正书估摸着能五年修好这条驰道,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要不这样,官家,我先在李县弄一条有轨马车,你瞧瞧效果再下定论?”
    张正书从来都是以事实说话的人,这公共交通领域他也是早就想入手了。哦不,是已经入手了,看“飞蛟船”运送旅客就知道了,张正书怎么可能放着钱不赚?不仅运人,还顺带运货,算是大宋版本的快递了。张正书始终觉得,要想经济更加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那是肯定少不了的。这也是张正书和宋朝格格不入的缘故,因为没有人觉得黄泥路有什么不妥。速度慢一点,有什么不妥。说白了,就是生活节奏太慢,太慢了,慢得好像时间凝固了一样。
    。
    www
新书推荐: 末日求生:病弱少女转职亡灵法师 蛮荒大商人:赚点贝晶养崽崽 结婚两年,军官丈夫按耐不住了 火速退婚:她被前任小舅全球通缉 带武器库穿70,被泥腿子宠上天 穿成影帝养的狗后我红透娱乐圈 菜鸟归来,末世也飞翔 被抄家流放,她要搬空皇帝的一切 重生嫁疯批太子爷,让渣男火葬场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