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架空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61节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61节

    第12章 新军近代化
    对于教导师这支直属于朱由榔的预备军官团,他有着更多期望。
    在李来亨履职之后,他面临的第一个任务既不是什么大演兵,也不是什么整顿军纪,而是——识字。
    是的,教导师将士的第一个任务是识字,为此朱由榔专门拿出一笔军费,雇佣一百多名童生、秀才专职担任教员,进行授课。
    明朝中后期的识字率并没有后世人想象中的那么低,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再加上科举之风盛行,许多一般自耕农或者小地主家庭也会让自家孩子在族学或者私塾里读一两年,虽然没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但从明清时期通俗小说和话本的大流行,就可以管中窥豹了。
    各个府县都有很多读了许多年却没有考上秀才举人的童生,这些人若是按照一般结果,大抵是与官府公职无缘,能够找到谋生行业就不错了。
    朱由榔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机会,虽说心里可能还是对教这些“丘八”们有所抵触,但依然会趋之若鹜。
    有些年轻的童生、秀才,朱由榔干脆动员他们加入教导师,比在地方给哪家哪户当个账房学徒强多了。
    教导师作为“天子亲军”,待遇比一般光复军要强些,月银达一两之多,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当年戚家军的军饷为全大明募军最高,也就一年十八两而已。
    两个旅进度不同,对于以十三四岁少年为主的羽林旅,考虑到他们可塑性和接受能力更强,更偏重于文化教育,每月至少要识一百个字,平均每天三个字以上,第一年需要掌握一千个以上的常用字以及简单的加减乘除数学运算。
    朱由榔不担心他们跟不上,如果年终考核识字量低于一千,就会被淘汰掉,面对优厚待遇和光明未来,打仗都不怕,还怕学习?
    到了第二年,朱由榔就会开始将他们分为步、骑、炮、辎四个学兵营,派遣专业军官教授他们,并且深入学习一些诸如简单的三角函数、方程,和军事、工程一类知识。
    至于年龄较大的虎贲旅,学制则更短,只有一年,要求也更低,只需要掌握六百个常用字和简单算术,通晓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接受纪律训练即可。
    关于数学知识都不需要朱由榔亲自去搞什么“启蒙运动”,这么大一个宋应星在眼前,还用得着他?
    他让宋应星编着两本简单的数学教科书,语言尽量通俗简练,而且都是涉及战争中的具体问题,比如兵力计算、辎重统计、行军路程、炮兵射程等等。一本入门,只是些简单计算问题,作为第一年教材,第二本则是加深,涉及到一些几何和方程计算,作为第二年教材。
    与此同时,又让吕大器领头,组织咨询军中一批优秀将领的意见与经验,结合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编纂一本全新的《陆军操典》。
    相较于戚继光的两本兵书,这本陆军操典一方面尽量要言语通俗,让刚识字的将士也能听懂,另一方面尽量细化,什么制度、条例、规范都要讲得一清二楚。虽然指挥官以灵活为嘉,但那是对中高层指挥员而言,对于基层指挥员,最重要的还是照章办事。
    最后,朱由榔还亲自撰写了一个小册子,唤作《光复纲领》。
    如果说前面的数学、军事教育都属于专业范畴,那么这本光复纲领便属于“思想教育”范畴了。
    由于是写给普通将士看的,朱由榔那在这年头看来惨不忍睹的文笔都不用中书舍人谢颍来润色了,直接就用白话讲述。
    内容很简单,就是五个问题和五个答案。
    为什么我们要从军?为什么我们要打仗?为什么我们要抗击清军?为什么我们要爱护百姓?我们最终要奋战出一个怎样的国家?
    朱由榔没有一味地讲大道理,而是从士卒身边事讲起,肇庆朝廷建立以前,各地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天灾连连之下,赋税沉重,还要受到府县衙门官老爷的盘剥,更兼土地兼并严重,兵乱匪祸四起,民不聊生。而如今肇庆朝廷治下呢?民生问题得到大大缓解,赋税减轻了一半以上,严禁地方摊派,限制土地兼并,推广高产作物,朝廷还组织兴修水利,老百姓不说安居乐业吧,起码没有饿死人。
    所以朱由榔有底气向士卒们说,为什么从军?从军就是为了保护这样的日子,从军就是为了让所有人家乡都过上这样的日子。
    至于为什么打仗,为什么抗清,朱由榔又从清军入关,犯下多少恶行,尤其是将清军屠过得城池一列,密密麻麻,如果不打仗、不抗清,湖广、两广和所有人的家乡都会遭此劫难。
    而为什么爱护百姓,朱由榔则给所有士卒算了笔账,衣物、甲胄、刀矛、火器、粮食、银饷,养一个兵一年要花多少钱,而这些钱、这些粮又是从何而来呢?若是不爱护百姓,岂非忘恩负义?
    大多数士卒也不过是穷苦出身,这些道理十分简单,再配合识字教育穿插进去,将心比心,大家的眼睛都没瞎,崇祯年间以来,清军南下以来,和现在的日子,哪个好?哪个坏?一目了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朱由榔还在文中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口号,我们北伐清虏,光复河山是为的什么呢?因为我们是华夏后裔,我们要保全自己的文化和尊严。不仅仅只是将之前万历、天启、崇祯时的大明朝又请回来,还应该在这片战乱之后的大地上,建立一个全新的“新大明”,一个“幼有所教、老有所依、男有分、女有归。”的理想国。
    朱由榔没有干巴巴的吹牛,他将朝廷现在实行的政策和这些政策的意义也向士卒们阐述,告诉他们,虽然万分艰难,可天子和朝廷一直在为这一方向努力着。还指示教导师的教员和将佐们,在军中广泛开展“诉苦运动”,这十几年来,无论大江南北,普通老百姓总是有千般万般痛楚的,让他们倾诉出来,哪怕其中相当一分痛苦其实就来源于明末朝廷,但朱由榔依然愿意直视它。
    甚至在书中,他都毫不讳言的表示,过去十几年的局势败坏、民生困苦,朝廷要担负大部分责任。因为他并不担心这会动摇自己的地位,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他朱由榔的地位和权威是从哪里来的?两个方面,一是军队,二是新政。
    现在明军三分之二都来源于原农民军,这些曾经造过反的将士在乎什么合法性吗?他们愿意跟着朱由榔,从来就不是因为朱由榔是什么大明天子,而是因为他朱由榔抗清!能给他们提供抗清所需的一切资源!能够利用头上那杆龙纛统合抗清力量!能带着他们打败清军!
    而打败清军的背后,又有着农业、行政、海贸各方面的新政支持,这些新政惠及的农民、商人、工人和底层士人们也不在乎什么狗屁合法性,他们只知道朱由榔能让他过上好日子,能带他们赚大钱,其他都是虚的。
    有这两大统治根基,他根本不怂什么“废祖宗之法、诽谤先皇、不孝”之类的伦理指责,因为他明白自己的根基压根就不是那些明末文官士人集团,而是军队和新政受益的农民、工人、商贾与底层士人。
    所以他明白,像常凯申那种“军人就不该过问政治”的论调是错误的。
    任何一支强大、坚韧的军队,都必然有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诉求,只有如此,他们才会坚不可摧!
    后世某位诗人兼军事家说过“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拿破仑的军队为什么这么牛逼?不仅仅是因为他本人的军事才能,更是由于他麾下的军队,是一支以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民族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相比于同时期欧洲那些国王、贵族麾下的传统军队向领主宣誓忠诚时,拿破仑的士兵们会骄傲的说“我们为法兰西民族而战!”
    民族主义是封建军队迈入近代军队的重要门槛!
    朱由榔正在做这件事,他要培养出的军事人才,不仅是在技术上专业,更要在思想上进步!
    告诉自己的将士,我们为华夏而战,为新生活而战!
    第13章 交锋前夜
    在“军校”建设如火如荼之时,一个好消息也从广州的武备局传来。
    朱由榔正在皇后寝宫里,夫妻两人共同进午膳时,中书舍人谢颍让内侍将奏折递来。
    皇后王芷早在桂王时就已经是桂王妃了,朱由榔潮惠之战前,被太医检查出身孕,如今已然七个月,十分显怀了。
    无论是太后还是朝中诸臣,对于这个孩子都是万分期待,皇子从来都是国本,一个没有皇子的皇帝,天然是不稳固、不完整的。
    “芷娘你先用着,我看看就回来。”
    朱由榔温声言道
    他对这位皇后还是颇为喜爱的,贤惠淑德不说,而且很识大体,也是个有性情的女子,历史上皇后王氏与太后被俘后,在押解途中,两位弱女子竟然“自相扼喉而死”,被追谥为孝刚皇后。
    折子是宋应星写的,主要是汇报武备局的科研进度,宋应星表示,之前一直攻关的欧洲野战炮仿制已经成功,除此之外,他们还主持设计了一款新式火铳。
    朱由榔对于火器的重视是满朝皆知的事情,尤其是新一次的军制改革中,专门加大了火器比例,平均每营三千二百多人,至少要配备九百到一千支火铳(三眼铳一类辅助火器不计在内)。
    宋应星结合了明末诸多火器的经验,比如迅雷铳(历史上明朝设计的早期遂发火枪)、掣电铳(历史上明朝设计的后装步枪)等等,最终瞄准了从奥斯曼土耳其引进的鲁密铳为主要模板,又加之以部分改造。
    由于一向知道朱由榔那好奇的性子,随着奏折而来还有几支样品。
    朱由榔大为惊喜,慌张跑回皇后寝殿用完餐,就在王氏嗔怪的眼神中风风火火跑出内宫,到前殿外一处羽林旅的校场上试试。
    朱由榔这杆光烈元年式火铳时,心中只有佩服。
    不愧是宋应星,他没有将土耳其的鲁密铳照搬过来,而是结合明军需要以及大明工匠自己摸索出的经验大幅改造。
    奥斯曼土耳其鲁密铳
    明朝《神器谱》记载的鲁密铳
    比如枪身被稍稍缩短,而枪托却比一般鸟铳要长,便于士卒抵肩射击。
    更出色的是,宋应星还给这款火铳设计了一柄“刺刀”。它摒弃了土耳其鲁密铳原本在枪托里安插刀刃的方式。
    而是给火铳兵们设计了一种新式佩剑,这款佩剑特点在于剑身比较狭窄,而且剑柄为圆柄,还比一般佩剑剑柄要长。
    一旦和敌人进入近战,火铳兵便可以抽出佩剑,将圆柄插入枪口,整支火铳马上就能变成一杆七尺长的短矛。
    欧洲早期的插塞式刺刀如图
    如此,火铳兵在近战之时,便不再像以前那般只得用佩刀短兵相接,而是也可以如同长矛兵那样摆出枪阵。
    这种塞入式刺刀也是步枪历史上第一种刺刀设计。
    朱由榔抡起一支样品,感觉不是很重,但要比明军的鸟铳要重些,估计有七斤左右的样子,这已经要比原本的鲁密铳轻多了。
    从一旁竹筒里抽出一枚纸包着的弹药,这是朱由榔的提议,效仿后世历史上经验,将固定数量的火药和弹丸用纸包好分开,装进一节随身携带的竹筒里,战斗时直接从竹筒中抽出,用牙咬开,在药池里倒上一点后塞入枪管。
    如此一方面避免了因为手忙脚乱,加多了火药而炸膛,也大大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士兵每回上战场都能固定发给弹药,一个竹筒大概五十枚弹药。行军时士兵们给竹筒拴上绳子,左肩跨上装有纱布、金疮药、消毒酒精的急救筒和饮水筒,右肩挎上弹药筒,可谓“左生活、右战斗”。
    欧洲早期纸包定装弹药
    自从桂林保卫战时,“急救筒”的流行,现在军中刮起了一阵“竹筒热”,什么都能拿竹筒来装,既轻便又实惠,在这江南地区到处都是。喝水用饮水筒、吃饭有饭食筒,如今弹药也有弹药筒了。只要在筒上钻个孔,绳子一系,跨在身上相当方便。
    朱由榔咬开弹药纸包,做好准备,塞入枪口,用通条捅紧,点燃火绳,把枪托抵肩,面朝远处墙壁,扣动扳机。
    “砰!”
    一声脆响、硝烟弥漫,经过几次试验之后,得出结论,这支火铳不仅威力上要大些,而且射程也比传统的鸟铳要长将近三分之一。
    朱由榔打量着铳身,上面还刻着一个编号“甲二十四”,枪托上也同样有着“丁一一七”的字样。他知道,这就是武备局目前正在实行的“责任分工制”,类似于后世流水线,每个部件都非给不同小组生产,专门做一个部件,比如枪管、枪托、扳机等等,但做好之后,要在成品上刻上自己的编号。
    出厂之后,会有官员随机抽检,一旦出现问题,就能通过编号找到责任人。
    这种制度看似先进,其实中国古代早就有了,早在战国时,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就靠这种方式生产弓弩,以至于秦弩能够冠绝天下。
    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朱由榔重视工匠,无论待遇、奖金还是经费都不含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他转头对一旁前来汇报的宋士意道
    “如今这火铳产量如何?”
    “回禀陛下,预计一月大概能产出一千七百支左右,若再过两月,等水力锻锤工坊都建起来了,工匠也熟悉了流程,应能提高到三千支上下。”
    朱由榔颔首
    “不错,不过还是不够,要多少经费提便是,朕都照准,你们也别总是只把目光留在佛山嘛,其他位置优越的地方也可以建设分局,多多利用水力锻锤,人员方面还要扩招,争取达到月产四千支以上。”
    “市舶司那边这个月的税银已经押解过来了,我吩咐了内阁,先提出八万两用于火铳、火炮的扩大生产!”
    “谢陛下!臣等必全力以赴!”
    -------------------------------------
    朱由榔一手新军队,一手新武器双手抓的同时,几千里外的四川境内,清军统帅可就没这么好心情了。
    “如此看来,咱们再不有所动作,怕是以后就陷入被动了。”
    吴三桂深深皱眉,对着面前的满清肃亲王豪格道
    “看样子,那小皇帝是想把夔州、重庆、播州这几个要点占住,然后连接云贵,彻底将我们锁在川中,进出不得。”
    豪格也是身经百战,明军战略意图简直不要太明显,一方面联络川东土司割据三府,一方面派出李定国准备收复云南,就是想把四川清军彻底堵在盆地里,干扰不了他们的后方。
    “平西王以为,眼下当如何?”
    豪格问道
    两人不仅在军政上是搭档,交情也还算可以,大概是因为二人在满清中都处于被排斥的位置。
    吴三桂虽然降了满清,但清廷对他却是一向不信任的,一开始是将其调到锦州监管起来,后来还是发现关内局势严重,农民军余部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才不得不将其调到川陕,与豪格一道对付明军。
    而豪格更是受到多尔衮的刻意打压,毕竟他是皇太极的长子,若非多尔衮强行扶立顺治,当初就该他当大清皇帝,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一心要把持朝政的多尔衮也更加容不下他了。
    “夔州、重庆方面离得不远,但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先以大军围困试试,至于云南方面,李定国天下名将,必须提前派军干预!”
新书推荐: 生长周期(纯百bdsm) 扬州第一官妓(gl np) 终生老友(nph) ABO世界但是吸血鬼(NP) 快穿万人迷被强制日常NPH 邻居是不能变成老婆的(gl) 不伦舞台 一人的无限恐怖 清冷学长被顶级Alpha觊觎了 美食:随机摆摊,顾客追我十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