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架空 > 汉世祖 > 汉世祖 第883节

汉世祖 第883节

    责任重大,你当好自为之!”
    “臣明白!”李少游后退两步,躬身道。
    姿态是做足了,交待也清楚了,刘皇帝表情恢复了轻松平和,忽然想到了什么,玩味地道:“对于你们这些勋贵而言,这税改,无异于从自己身上割肉。拿你家来说,一旦定制推行,那千顷良田,大部分可都是要照章纳税的,不知你是否舍得啊?”
    闻问,李少游一脸慨然地道:“老臣这一切,都是拜陛下所赐。恩深遇厚,足以让臣一家享用不尽,税改之事利国利民,老臣格局虽不大,又岂能像一般守财奴那般只计较个人之得失?”
    “哈哈哈……”刘皇帝又笑了笑:“只是,朝廷上下能有你如此觉悟的,能有几人啊……”
    当然,对李少游这番表态,刘皇帝同样只听一半,信一半,一切还得看具体表现。
    第320章 改革干将
    过去的三十多年年,京畿道的治所是几经迁移,从一开始的洛阳,又曾短暂地迁驻开封,后被刘皇帝安排到郑州,时间最长,大概有十四年的时间。
    开宝十三年,又被刘皇帝以郑州偏处京畿道北部,不利于对南面诸州的管理,再度迁移,把驻所迁至南面的许州,以便居中治理,持续至今。可以说,离大汉的政治中心,是越来越远。
    当然,京畿道作为天下第一道的政治地位,却始终没有动摇过,毕竟“京畿”之名便直观地阐释着其政治意义。
    只是,京畿道这个天下第一道,也并非如表面上那般风光,依制,洛阳、开封二府,也属于京畿道管辖之下。但制度归制度,实际情况差别却格外悬殊。
    洛阳、开封二府的独立性与自主权都太强了,京畿道司根本无法做到有效的制约,当初治所同在京城,又碰到惠国公宋延渥这种背景强大的主官之时,尚且能够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但随着治所的迁徙,宋延渥的离任,几十年发展下来,京畿道司已经彻底无法对这两京府指手划脚了。
    而二京府管辖之地加起来,占地面积接近京畿道一半,人口超过一半,至于经济水平更是远超,因此,排除这二府,那京畿道也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道治了,优势也就仅在把两京给“包围”了,更靠近权力中枢。
    这些年来,朝野之间都流传着一个说法,便是宁肯为两京府尹,也不做京畿使君,可见京畿道的尴尬之处,虽然地位特殊,却也特殊不过二府尹。
    但即便如此,每一任京畿道主官的任命,依旧牵动着上下人心,虽然平日里不乏调侃,但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还是所有人都认同且瞩目的。
    近来,京畿道又换人了,由二度拜相的尚书令赵普提议,原因也很简单,为朝廷税改意志的贯彻落实,更好地推进发展,京畿道作为改革试点地区,需要一个更能领会上意、更有作为的主官,而赵普选中的人乃是淮西布政使潘佑。
    潘佑乃是江南降臣,早年仕于李氏,为韩熙载所赏识,举荐于南唐中主李璟,当初既是南唐江北士人集团的一员,也是由韩熙载主持的那场江南改革中的一名坚定支持者。
    只不过,那时的潘佑年轻,地位不高,韩熙载改革在江南勋贵、士族集团的反扑中宣告失败,南唐也没能逃脱被大汉一统的宿命,反倒是由大汉朝廷主导的对江南利益阶层的改(清)革(洗)中,韩熙载实现了他的政治主张,而潘佑在其中,也有不错的表现。
    韩熙载死后遗奏中,还不忘举荐潘佑,说他专心致志,勇于任事。潘佑的仕途,由此更进一步,曾一度担任中书舍人,参与到朝廷中枢事务中。
    不过,由于潘佑后来的一些政治主张,过于“复古”,虽有些道理,也能逻辑自洽,但不合实际,最终不为刘皇帝所纳。
    再加上潘佑性格孤僻,人际关系处理极差,好针砭时事,得罪了不少人,又面貌极丑,为人所厌恶,而他虽出生于北方,但江南的出身,始终与朝廷北方出身的贵族、官僚们隔着一层,可以说是上下厌弃。
    还是赵普初为相那些年,地位权势都不稳固,需要培植势力、网罗人才,不时地维护提携,方才使潘佑在朝中有立足之地。
    不过,潘佑却颇为愤懑,觉得在朝中有志难伸,甚至对刘皇帝拒绝他的主张有所怨言,察觉到他那些危险的情绪,再加上潘佑的主动请求外放,赵普果断同意了。
    在开宝十年那场波及整个黄河中下游的大水中,潘佑先是接过濮州那团烂摊子,三年之后,调任汾州,后又续任鄜州、柳州、黄州,兜兜转转十几数年,仍在知州的职级上打转,丝毫不得进步。
    显然,是遭到了一定打压的。当然,这其中潘佑个人的因素很重,这个人脾气太臭了,一点都不讲究人情世故,虽然一心做事,也喜欢就事论事,但就是不合群。
    而潘佑孤傲的性格在其为政中也被放大了,政风刚猛,不懂缓和,不愿使用一些更聪明的手段,每到一任,除了与同僚搞不好关系,还往往会得罪一大批利益阶层,不管是勋贵子弟,还是地主豪强,乃至平民百姓,只要犯在他手里,就是一副六亲不认、依法论处的态度。
    花花轿子人人抬,而潘佑一方面把抬轿子的人给排斥,另一方面又不断地触动那些饕餮的利益,岂能得好。若不是这个人有些背景,也积累了一些资历,早就被打倒了。
    这其中,不是没人针对过他,只是潘佑也确实洁身自好,又父母早亡,儿子早夭,女儿远嫁,亲戚也从不来往,女色也不近,贪财就更别说了,身上就仿佛罩着一个让人无法下嘴的龟壳。
    至于构陷攀诬什么的,其中的政治风险太大,潘佑可是一个“光脚”的,以其性格,一点小事,能给你闹得比天大。
    因此,十多年来,潘佑历任数州,当地官员士绅都是日夜盼着他日期结束,赶紧滚到,跟遇到瘟神一样。长此而往,潘佑成为了天下头一号的孤臣,而关键是,这个孤臣,也并不为刘皇帝所欣赏,潘佑的仕途际遇如何,可想而知。
    而就任地方,除一开始的濮、汾州之外,都是老少边穷地区,能保留一个州府级别,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事实上,在赵普辞相后,潘佑的政治生涯已经接近结束了,此前潘佑没有遭受重大打击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被看作是赵普的亲信,又在中枢待过,说不准还有什么隐藏的关节。
    但人的际遇,总是变幻莫测的,一场席卷全国的吏治整饬浪潮过后,潘佑以过去上下皆知的表现,毫无争议地屹立不倒,甚至被朝廷树为典型,大力宣扬。
    这等时候,积累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一道诏令下,潘佑直接被从黄州任上提拔为淮西布政使,接替被砍了脑袋的前任。
    履任不足一年,恩相复任,税改大朝廷汹汹而来,又被拟调京畿,成为天下第一道,主持改革推进工作。一年之间,从一个小小的潘黄州,成为名闻天下的潘使君,其中的际遇,实在让人咋舌,惊爆眼球。
    当然,这首先也是得到了刘皇帝认可的,以他对税改工作的重视,对于京畿要地,是不可能让随便一阿猫阿狗上任的。
    此前,也是经过一番考察的,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潘佑实现了一个从务虚到务实的转变,为政虽被人批评为“苛猛”,但一切都依法律条文,几乎没有任意自专,政治主张也不再像过去那般理想化,办事操切,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是一个敢于做事,能做成事的人。
    改革是一项得罪人的事,需要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在这一点上,潘佑的素质显然是不需质疑的。于是,潘使君迅速就任,而京畿道上下的官僚们,苦日子也开始了。
    许州,颍昌城,威严的司衙内,潘使君正在大发雷霆,拍着桌案,厉声道:“限期已至,其他州县的土地籍册都到了,郑州为何还不到?”
    第321章 矛盾
    潘佑的长相确实是让人不敢恭维,发起怒来,则更添几分震慑,一干京畿道的官僚们大都垂着脑袋,不敢直缨其锋。
    赵普推进税制改革,是从人事调整开始,从中枢到几个试点道州,换了一大批人,大部分还都是明晃晃打着“相党”标签的赵普旧吏,揽权之猖獗,吃相之难看,让朝廷上下侧目不已。
    应有之义,一大批弹劾章程,纷至沓来,扎堆往刘皇帝案头送,说赵普用人唯私,培植党羽,排斥异己,傲慢之志日益骄固,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如此云云。
    当初卢多逊在朝之时,就经常拿来这些来攻击赵普,如今,又被朝臣们拿来用了,而这一招一向好用,泼脏水的成本从来很低,甭管有没有效果,先用了再说,至少得让皇帝知道他们这些朝廷栋梁的意愿。
    虽然刘皇帝任用赵普,给他放权的意向很明显,但是,皇帝毕竟老了,猜忌心重,未必就真的放心赵普如此这般的敛权法,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不过,他们的算盘,显然没能打响,面对群臣的汹汹攻讦,刘皇帝反倒更加放心了。正因有这么多人反对赵普,他才更需要自己的支持,而年老的赵普,也难再对皇权造成什么实质的威胁了。
    更何况,当初赵普面圣之时,君臣俩已然达成了默契,改革是需要有足够的权威的,而这份权威的来源,最为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人事组织权力上,人事问题理顺了,有足够多的符合要求的人手去任用,各项事务方能顺利推动。
    另一方面,赵普重新拜相,也需要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整,重新树立权威。毕竟离朝两年多,影响力虽在,较之当年终究有所不如,从朝臣们的反应就可得知,如今可没有卢多逊那等扛起“抗赵”大旗的狠人,但攻击依旧接踵而来。权力这东西,一旦丢失了,想要回到从前,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对于赵普复相后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刘皇帝也依着此前的默契,持默认态度。甚至于,面对那些弹劾的章程,还嫌弃朝臣们浪费纸张。
    当然,给赵普充分的信任以及这么大的自主权,是基于一个前提的,那就是得做出成绩,要有切实的行动,要让刘皇帝看到税改的有效进展。
    而赵普在这方面,一向是不会让刘皇帝失望的,三个月的时间,在初步做好人事调整之后,紧接着便把难产已久的新制规定正式颁布出台。
    事实上,赵普这也有点摘桃子的嫌疑,毕竟此前在大的方向上,李昉率群僚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只差一些细节,而赵普做的,也只是在李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细化,将有争议的确定,遗漏的补充。
    与赵普一般,潘佑经过述职,接受赵普的亲自授意,到任京畿后,便立刻着手推动税改各项工作,而他的做法,也同样是从人事调整开始。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前两把火便烧到了京畿道治下的官僚及豪强身上,理由也很强大,继续延续朝廷“反贪除恶”大政,在此事上,潘佑做得是得心应手。要知道,在刘皇帝还没有掀起全国范围的吏治除恶运动前,潘佑就已经这么做了,并且坚持了十多年。
    这一回,位高权重了,干起来依旧是风风火火,不留任何情面,其中,除了对京畿治下官僚们的整治外,还把马邑侯党进的侄子抓起来祭了旗,谁求情也没用,潘佑就是拿着皇的话以及大汉铁律说事,气得党进在府中大骂。
    潘佑为政“酷烈”之风,再度让人侧目。第三把火,则放在了土地清丈上,对治下各级官吏在作风上提出了严格要求,在目标上制定了明确标准,尤其在朝廷颁布新制后,对其中要求的各地官府详细田亩多少,更是积极落实,要求治下各州府县在中秋以前,把治下有多少田亩悉数查清上报,甚至不惜口出威胁之语,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者,罢官夺职。
    在潘佑如此高压鞭策下,京畿道治下各州官府,哪敢怠慢,即便心中不满,也不得不按照他的政令,完成清丈田亩的限期任务。毕竟,潘某人如今正当权,上头又有人,强顶压力是不现实的。
    于是乎,京畿治下,许、汝、怀、孟、陈、蔡等州的田亩籍册都按时地送抵颍昌,交由司衙审阅,唯独一个郑州,迟迟未到。
    如今,已是十四,在各地士民百姓,都在准备欢度中秋之际,京畿道司的官僚们却不得不继续操持着公务,被叫到司衙,对田亩清丈工作进行总结,制定下一步的税改计划,顺便接受潘使君的训诫。
    而潘佑,首先就拿郑州迟慢之事开炮了。郑州可不是一般的地方,京畿道下,除了两京之外,就属郑州称雄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优势,人口土地都占全道前列,又处于两京之间,还曾是旧道治,远不是如今的治所许州能够比拟的。
    对于潘佑而言,郑州的迟误,就是不尊上命,怠慢公务的表现,洛阳、开封两京,碍于现实因素,职权有限,不能节制,捏着鼻子认了也就罢了,你郑州也敢自行其事,不把司衙的指令当回事,就太骄横了。
    因此,毫无顾忌地,便当着众僚属的面开喷。不过,看着潘佑“气急败坏”的模样,一干京畿道司官员们,却持一种看戏的态度,甚至有人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只是在潘佑目光所及之时,有所收敛。
    有人站出来和潘佑打擂台,这再好不过了,几个月间,京畿道官场都笼罩在潘佑的“淫威”之下,官僚们可谓度日如年,满腹怨艾,但都敢怒不敢言。
    如今冒出个郑州,自然是深孚众望,虽然大多不知郑州那边的具体情况,但都有一个心声,希望事情能闹大,越大越好。
    郑州地方特殊,知州的身份也同样不一般,那可是朝廷正考出的状元,又深受皇帝陛下与太子殿下的信任,你个貌丑如猪的潘佑算什么,走了狗屎运的小人酷吏罢了。
    在郑州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在同样就职久的知州李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已经被京畿道的官僚们给“统战”了。
    衙堂间,一干僚属不说话,似乎都等着看潘佑的笑话。还是由潘佑新提拔的一名僚属,为解恩主的尴尬,小心翼翼地禀道:“回使君,李知州来报,言税改之事操切不得,田土清丈,费时费力,要想得出详准结果,需要充裕的时间。希望道司能够宽限时日……”
    “宽限时日,那要宽限到何时,是明年,还是后年,还是十年八载啊?”潘佑冷笑两声,当即斥道:“自朝廷决定改制以来,进展始终不前,陛下曾讲过,就是因为有些官员,心怀不满,阳奉阴违,刻意迟滞,意图对抗大政方针。看来,我京畿道还是有此类人等,不遵上意,不从上命。
    此前,若因为朝廷未曾颁布明制,不知如何处事,尚可理解,如今制度已定,大令已发,还不知醒悟,人浮于事,尸位素餐,我看有些人的官是该当到头了!”
    听潘佑如此说,一干人等都有些噤若寒蝉,这潘使君还是一如既往啊,根本不把李沆放在眼里,看这意思,是要整治李沆啊……
    虽然不少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但见潘佑态度如此激烈,还是不免心中打鼓,这李沆,能顶住潘佑的压力吗?
    在众人疑思不断之时,一道悠悠然地声音打破了潘佑的气势压制:“使君此言,有失偏颇吧!”
    说话的,是一名中年官员,衣着光鲜,气度不凡,其人乃是京畿道布政副使李守元,这是始安侯李继勋的次子。
    目光投向李守元,潘佑收起了那副大怒姿态,淡淡地问道:“哦?不知李副使有何见解?”
    “不敢!”李守元同样淡定地拱拱手,而后道:“下官只是觉得,李知州的提议,很合实际,也是认真做事的表现。京畿道田亩众多,情况复杂,要想厘清土地数目,本该按部就班,细致调查,急切为之,只会事与愿违,给上下造成诸多麻烦与不安。
    使君高居衙堂,发号施令,威风八面,却不知下面官吏们做事的难处。如今正处秋收时节,内外忙碌,百姓忙于收获庄稼,官府忙于统筹计税,能抽出一定的人手与时间清丈田亩,已是不易,使君若一味地催促逼压下属,这事情岂能做好。
    使君威风所及,群僚不敢抗拒,但诸州所报籍册,难道都做到位了吗?都妥当吗?下官敢断言,其中必有为完成使命,而囫囵求成者,这样的籍册,必然问题重重,要之何益?
    何况,京畿道虽是第一批税改道州,但新政施行,也需要时间,既有之税赋也当按时收缴,倘若因新制耽误了今年旧税的收入,届时使君也不好向朝廷交代吧……”
    第322章 针锋相对
    “朝廷既定之大政,本官只当遵从,自是不敢违逆。”
    说着李守元便抬眼瞥了潘佑一下,轻蔑一笑,道:“然而,潘使君言之凿凿,一口一个朝廷大政、新制措施,但税制新规之中,可没有让使君如此逼迫下情,恣意自专,朝廷新政也不是任你潘使君随意解读的!
    潘使君近来所作所为,莽撞操切,急功近利,究竟是上命授意,还是假新制而为私政,这恐怕还有待商榷吧!”
    李守元此言落,满堂皆惊,郑州李沆什么情况还不明了,但在这衙堂上,副使是正式向盘使君发难了。一干京畿官僚,低眉顺眼的同时,耳朵都高高竖起,目光中抑制不住期待,既紧张又兴奋地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堂间氛围这明显的变化,潘佑自然察觉到了,又不禁多瞧了李守元两眼,脸上浮现出一抹怒色,语气凛然道:“李副使的指摘,本使可不敢当,也当不起。本使施政,上遵天子,下从民情,税改之事,首在田土,田土不清,税务难征,新政势必难行。
    本使所为,皆是依从朝廷制命,皆是为了改革大局,李副司使今日这通指责,无端生事,究竟是何居心,莫非有意阻我京畿税改大事?”
    “怎么,这京畿道司大堂上,已没有我李某人说话的权力了?”闻言,李守元也冷笑两声,朝西北方向拱了拱手:“朝廷当初设立布政副使,除了协助主官治政安民,对主官同样也有约束制衡之责,以免恣意妄为,误国害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本官身为京畿副使,使君施政有失,自当秉公直言,为民陈情。宁肯被攻击一个‘别有居心’,也不愿缄口不语!”
    看李守元这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潘佑不由嗤笑道:“好一个忠君之事!本使一心为公,推行新制,反倒成误国害民的奸臣了?嘴上秉公直言,实则尽是推诿之言,搪塞之辞,对税改新政暗怀阻挠之心。如此进言,于国何益?如此规劝,本使又何必听从?”
    潘佑话音刚落,李守元便怼了回去:“潘使君如此横加指责,又是何居心?本官父子饱受国恩,心中常怀感激,对朝廷大政,只有积极推动,不负期望,岂有迟误?
    只是如何推动新政,可不是你潘使君一人说了算的,税收新规,也不是由你潘使君任意解释的。
    潘使君初到颍昌时,曾当众说,此来是为国尽忠,为民请命,是听从陛下号召,来做实事的。
    京畿道上下官员,也都睁大双眼,看着使君表现。然而,以潘使君这数月以来的做法,不得不说,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使君以强权相逼群僚,群僚必以强权压迫百姓,层层下压,必生乱象,民情尚且不稳,又谈改革?
    潘使君履任方三月,本官可是在任已三年,自认对京畿道上下情况的了解是要多一些的。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新书推荐: 斯德哥尔摩情人计划 谈过的白人男友们 掌心痣(兄妹骨科h) 烧不尽(1v1) 训狗手册(NPH) 认错男主后我反向渡劫 闪婚后,千亿总裁单手开拖拉机 直播算命:玄学真千金成团宠了 怎么办?我奶她天天想卖我 我在马甲文里抱大腿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