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架空 > 汉世祖 > 汉世祖 第510节

汉世祖 第510节

    对于高防,刘皇帝一直是信任的,对其能够直言陈事,也未加触怒,反而表示欣赏,并向他承认,是有欠考虑。嗯,这也是看人,这么多年,也有不少言官被触落,刘皇帝的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同样是有限度的,开明不代表纵容。
    而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得出的结论便是,绕过刘鋹一命,养之于京城。因为有言在先,刘承祐也就接受了。
    事实上,在刘承祐心里,刘鋹的生死当真无足轻重,但究其本心,还是没有杀他的意思。其中最简单的一个考虑,是刘皇帝的虚荣心在作祟。
    数十年来纷乱终结,帝王侯之家,尽为其所虏,臣服脚下。在开封,有一条名气很大街道,大就大在居住人的身份。列几个名字:石重贵、李从益、高继冲、孟昶。
    可以说,当这些人被集中一起时,不正是在夸耀刘皇帝的功绩吗?
    当李煜得知刘鋹的情况后,他沉默了许久,苍白的面容之间,除了少许同病相怜悲凉之外,更有后怕。他不敢想象,如果自己也这样经历一场,是否能够忍受?李煜归根结底,只是个文人,少不得矫情。像刘鋹那样没脸没皮,获得倒轻松自在,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得到宽恕后,刘鋹是千恩万谢,然后兴冲冲地住进了朝廷准备的宅邸中,看他的意思,只要有吃有喝,有玩有乐,当个笼中鸟又如何,比起当一国之君可自在多了。
    对于李煜夫妻,皇帝会如何对待,是有迹可循的,就一路的招待来看,也是礼遇有加的。进入汉宫之后,李煜应邀至万岁殿觐见皇帝,刁氏则被请去坤明殿,接受符后的慰问,帝后一起接待,足以显示出对其重视了。而从刘皇帝在万岁殿接见李煜的举动来说,也足显对他的另眼相待。
    “罪臣李煜,参见陛下!”孤立于万岁殿中,李煜声音略显低沉,闷着脑袋,跪倒在地。
    “免礼!平身!”打量着李煜,刘承祐语调很是温和。
    “谢陛下!”李煜平静地起身。
    眼见着这个千古词帝臣服在自己脚下,刘皇帝的心境,难得地有少许波澜。他不是个文化人,却也“读”过李煜的词,太多名句记忆犹深,对其在词道造诣,是很推崇的。虽然,这一世,将李煜推向“词帝”的,大有可能正是他刘承祐。
    换个身份,换个角度,看待此事此人,感触自然也是不同的。
    有基础感情在,抛却政治因素,看待李煜,刘皇帝心情是复杂的。前世站在一个凡人的角度,读其诗,而惜人,如今,刘皇帝是真有能力与资格,去怜悯其人,同情其人。在造成其悲情人生的同时,也不免期待,他是否还能写出那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想来应该是可以了,毕竟其才学实实在在的。
    在刘皇帝打量其人,思维发散之时,李煜也小心地望了眼刘皇帝,只是瞟过一眼,并不能明白刘皇帝脸上流露出温和表情背后的复杂意味。
    “朕对卿,可是闻名已久,几度邀君而不见君,今日会面,也算一偿夙愿了!”良久,刘承祐说道,嘴角竟然带上了少许笑意。
    这话落在李煜耳中,只觉得刘皇帝是在拿他几度婉拒进京邀请说事,心情微沉,还是选择了低头,应道:“让陛下久候,是罪臣的大过,伏请惩处!”
    见他误会了,刘皇帝微笑着摆摆手,道:“赖卿之力,使金陵免于一场不兵灾,此为大功德,朕已恕卿之罪,就不必自臣了!”
    “旅途辛苦,朕特地略备薄酒,以待卿来,还请入座吧!”刘承祐指着一方食案,对李煜道。
    抬眼迎着刘皇帝平和的目光,感受着他谦和的语气,李煜愣了愣神,一股疑惑涌上心头,就他所知,大汉天子是个的强势霸道,唯我独尊的强权人物,似乎对他特别礼待?
    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
    在礼节上,刘皇帝给了李煜这个亡国之主令人惊讶的特别重视,万岁殿单独设宴,这是心腹股肱之臣方才能够享受的待d遇。不过,在满足了内心的少许好奇之后,刘承祐还是那个刘皇帝,当朝天子。
    作为覆灭了其国家宗庙的敌人,刘皇帝也不可能与李煜真正推心置腹,洽谈诗词什么的,一他没那个才学,二李煜估计也不会有这个心情。
    甚至于,原本想同李煜聊聊他当政之后的过错,探讨一下他为何亡国之速,最后也没开口,刘皇帝没了那种兴致。二者只是吃了顿饭,也就放李煜出宫离开了,初来东京,需要安顿的事情可还多。
    不过,就刘承祐看来,李煜的凄凉忧郁消沉,已然有那味了。事实上,站在一个帝王、一个君主的立场上,刘承祐绝不会高看李煜一眼,甚至严重鄙薄其治国无能。
    而今,国灭入汉之后,倘若今后李煜不能再写出那些传世名作,那么连最后一点值得刘皇帝怜悯、同情的资格都没有了。摆正心态之后,看待李煜,也就如视凡人了。
    彭国公,这是刘承祐给李煜的爵位,比起“违命侯”的尊严打击可优待太多了,该有的俸禄,一钱一粟也不短他,府邸早已修好,与孟昶那干人作伴,特权方面,当然是有一定限制,当然,就算与其特权,又岂敢使用?
    不可避免的,是自由上的约束,大概是会伴随其一辈子的。刘承祐甚至在想,孟昶是文艺中年,李煜这个文艺青年,这二人当邻居,没准还能相得益彰?
    随着刘皇帝敕命的下达,江南降主李煜的事情,算是个基本结局。皇帝接见李煜,皇后接见刁氏,李煜之母钟氏,在北迁途中染疾,卧床不起,太后李氏也发懿命,赠医施药,表示关怀。
    稍微梳理一下,就会发现,刘皇帝这个时代,有不少贤明的女性、母亲。汉太后就不用说了,李从益养母王氏,孟昶之母李氏,包括李煜之母钟氏,都有贤名。
    缩在御榻上,身上裹着锦衿,每到寒冬,这严寒总是使得刘皇帝备受煎熬。炉炭已经撤去了,那东西也不适合在久用,帕有害身体,门扉都开启着,疏通凝滞的空气,室外的寒风疯狂地往里钻,向刘皇帝发起攻势。
    感受着逐逐渐麻木的手脚,刘承祐忍不住叹道:“朕怎么越发不耐寒了!”
    “官家,是否选两名宫娥,前来暖身?”见刘皇帝难受,新任的内侍行首喦脱,提议道。
    他所说的暖身,刘皇帝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倒也非召幸,只是用那温软柔和的玉体祛寒,万恶的权贵体验……闻之,刘皇帝直接摇了摇头,说:“罢了!”
    “官家如此,若伤了御体,可非国家社稷之福啊!”喦脱说道。
    喦脱此人,白白净净的,与刘皇帝年纪相仿,很会关心人,一双眼睛中,满是对刘皇帝的忧心与关切,从其目光中流露出的意思,几乎恨不能代替刘皇帝承受阴寒。
    “去准备些热水,朕泡泡脚即可,再准备点酒!”刘皇帝看了他一眼,吩咐着。
    “是!”
    “哎,四年前,朕尚能于冰天雪地,乘马出征,如今,却连这些许严寒都难以忍受了……”捏了捏自己隐隐作痛的腿肚子,刘承祐眉头微蹙,发出一阵深沉的叹息。
    年纪跨过三十后,刘皇帝是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开始走下坡路了,精神状态仍旧上佳,但身体确是不如往常了。十五年来,励精图治,纵然算不得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但从来真正放松过。
    近些年,刘皇帝已经有意识地在给自己减负了,然而,早年的操劳,实则是过度的。再加上,刘承祐两次冬季亲征,一次冬季北巡,这对刘皇帝的身体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常年的奔波劳碌,不是没有代价的!这些年,因为国政军事,朝廷上下,累倒、累病了多少贤臣勇将,刘皇帝未成例外,也不出奇。
    而今,南北趋近于一统,可以算功成名就,大业克竟,但刘皇帝心里还是有谱的,他的事业,实则才走了一半。平天下勉强算得上是,而治天下还差得远。
    当然,刘承祐如今已经有意识地保护自己身体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尽量减少操劳,然而,这注定与他的性格与他的权欲相冲突。
    当年陈抟道人第一次入京时,也给了刘皇帝一篇养生之法,当然还让王溥给他“翻译”了一番。然而,这么多年下来,那《八十一章》早不知被他遗忘到哪个角落去了,皇帝修的是入世之道,是经国治世,清洗寡欲,导养还丹,根本不适合他。
    寒从脚起,双脚只在水盆中泡了小半刻钟,刘承祐夹背之间便已发热,额间也生恶汗,热汽蒸腾而上,身体也舒适几分。接过丝帕擦了擦汗水,泛红的面庞间也露出几分舒爽的表情。
    过了许久,喦脱主动道:“官家,水已温,让小的添些热水吧!”
    刘皇帝只轻轻地应了声,双脚抬起,注意力却集中在手里拿着的一份奏章上。见状,喦脱则赶紧命人将热水拎来,亲自拿着水瓢往脚盆里添,手很稳,动作小心翼翼,生怕溅出烫到了皇帝。
    刘承祐手里拿着的,是兵部关于平南有功将士的酬赏请示。也是感谢时处冬季,官民百姓的活动都比较少,南方局势日趋安定平稳,虽然还没有下令班师,这策勋赏功事宜也该提上日程,提前准备好。
    在这上面,刘皇帝不会小气,同样,对于慕容延钊的办事能力也很认可,只需点个头让他们去开展即可。各级将士以及文武的功劳,还需评判审核,刘皇帝真正考虑的,则是接着平南统一的契机,对大汉的功臣以及勋爵体系,进行一次整体的梳理。
    这十多年,从刘皇帝这里,可封出去了不少爵位、土地,这其中,既有军功,也有治劳,还有不少对藩镇节度的收买安抚所赐爵位。哪怕在后期,刘承祐已经有意识地控制爵位的赏赐与发放,到如今,刘承祐也觉得有些泛滥了。
    到乾祐十五年为止,大汉朝中,仅公爵以上的爵位,已然超过百人,其中半数多都是刘承祐继位之后封的,公爵以下,则更多了。这一泛滥,就显得不值钱了。
    当然,刘承祐所封,大部分都是因功叙赏。但从整体来看,爵封得太容易,也太重,哪怕如今的爵位比起隋唐时已属虚封。
    但即便如此,刘皇帝仍旧觉得,大汉的爵位体问题太多,需要整改。比如,很多人的爵位与功劳是不相匹配的,哪些人能降等世袭,还需进一步明确。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勋贵所拥土地,纳不纳税的问题。这一点,是个尤其敏感的问题,哪怕刘皇帝,也不敢大意。
    考虑很多,但有一点决心是下定了的,那就是对大汉的贵族勋爵,进行一次整体的评议,重新定爵封赏,使爵位体系真正巩固、完善。
    可以想见,只要刘皇帝表露此意,一场风波是必定免不了的。有的人不会太紧张,因为他们功劳扎实,有的人就会忧虑,因为底气不足……
    而一旦触及切身利益,只怕也不会有人真淡定得起来。而这,或许是刘皇帝对大汉内部整顿的开始,已经过去的乾祐朝共十五年,取得了偌大的功绩与成果,但同样的,旧的弊病被革除了,乱世也将终结,但在这个过程中,新的问题也在产生,新的社会矛盾也在逐渐积蓄之中。
    开启治世,走向盛世,是刘皇帝接下来要走的路,一条并不比统一轻松,或许更加艰难的路。毕竟有那么一句话,守业更比创业难。
    第376章 降臣纷来
    “官家,吕承旨求见!”在刘承祐思绪飘回之时,喦脱前来通报。
    “宣!”手一摆,刘承祐吩咐道。
    很快,吕胤入殿拜见,一身寒露,满脸风霜,显然是外出归来。看着吕胤,刘承祐立刻命人,给上一碗热汤,而后双脚动了动,笑问道:“天寒,还剩下不少热水,吕卿要不要一起泡一泡?”
    在外奔走公干了一番,双脚也冻得又僵又寒,注意到刘皇帝惬意的表情,再听其言,身体自然是向往的,不过嘴里还是婉谢道:“陛下美意,臣心领了,臣特来复命!”
    “那些江南文臣,都安顿好了?”刘承祐多少也只是意思一下,随即问起正事。
    “回陛下,暂时安排住下,定居落户之事,还需看后续任用!”吕胤答道。
    李煜那一家,有特殊待遇,而随其北上的文臣及其家属,安置工作则没有那么细致了。两百多名江南旧臣,以开封之大,哪怕数量翻个十倍,也能轻易容纳,但要迅速妥善到位地落实,却也需要些时间。
    吕胤呢,则是作为崇政殿学士承旨,代表刘皇帝前去慰问、招待他们。想了想,刘承祐问道:“他们状况如何?情绪如何?对朝廷是否有怨言?”
    吕胤稍微回忆了下,禀道:“受降之臣,被迁入京,难免惶恐,感怀当初,以臣观之,多无所适从,心忧来日!”
    “可以理解!”刘承祐淡淡一笑,说:“知会一下开封府,对于这些南臣,尽力照拂一些,毕竟,我们把人家邀请来东京,也不好不管不顾。他们彷徨茫然所在,大抵也在入汉之后的归属,该给他们吃颗定心丸!”
    闻言,吕胤主动请示道:“不知陛下何时召见他们?”
    此前,蜀臣来京,刘皇帝尚且专门设宴款待,如今唐臣北来,不会厚此薄彼。不过,刘承祐却没有直接答话,而是问道:“李氏三代,大兴文教,育养士人,以致江南文事昌盛,冠于华夏。据金陵朝廷,满堂词臣,长于文章辞赋,清谈阔论,而寡于实事,以你之见,是否如此?”
    面对刘皇帝的疑问,吕胤答道:“江南臣僚,确实不乏词臣,然若一概而论之,却也有失偏颇。臣以为,两百余金陵朝官,必不乏人才。想国初之时,全国上下,能识文断字者,都能被委以吏职,而况于这些饱学之士?若以此鄙之,那陛下又何必兴学校,重科举?
    中国广大,风俗文化,岂能同一,江南之地已为汉土,江南士民,已为汉臣,陛下只需兼容并用,择其贤士,用其才干,以收天下之心!”
    刘承祐没想到,吕胤直接给他说起道理来了,不过听其谏,觉得还是很中肯的,不像朝中有些臣子,以中原自夸,鄙视江南。
    冲吕胤点了下头,刘承祐说道:“朕并无鄙薄江南之意,对其礼制文化传承、民生发展繁荣,也是素有好感的。将他们延请至东京,本就有意任用他们的智慧,发挥他的才干!”
    “陛下英明!”吕胤小小地恭维一句。
    略作考虑,刘承祐说:“朕将于琼林苑宴请他们,给所有人都发一份请柬,他们对东京道路必然不熟,车马接送也包了,此事还由你安排!”
    “是!”
    “另外!”刘承祐继续吩咐着:“让窦仪牵头,会合薛居正,对这些南臣,分别进行考察,量才任用,分派诸位部司衙以及道州!”
    “遵命!”
    对江南臣子,算是有了个基本的安排,刘承祐能如此过问,已经算是对其重视了。想起一人,刘承祐问:“韩熙载呢?你当见到了吧,觉得此公如何?”
    吕胤微感讶异地看了看刘承祐,回想了下,应道:“人虽年迈,却精神焕发,头脑清醒,臣观之,尚有志趣!”
    “这是自然!”刘承祐笑了笑。关于韩熙载的情况,金陵那边早有所汇报,对其识时务,刘皇帝也感到满意。
    “陛下是否召见?”吕胤问道。
    “暂时不用!”刘承祐摇了摇头,道:“日后再说!”
    “有无其他事?”看着吕胤,刘承祐又问。
    “宿州上报,平海节度使陈洪进一家已然过境,用不了多久,将至东京!”吕胤答道。
    因为陈洪进是发动兵变上位,攫取漳、泉军政权力,虽然此前刘承祐承认了,但心里还是不喜的。不过,在大军全取两江之地后,陈洪进主动邀请刘光义派兵进驻漳泉,交出兵民籍策及军政大权,并主动上表,请入开封。
    对此,刘承祐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诏允之。实际上,陈洪进之所以如此主动,也在于,当初被刘承祐直接授予节度之职以及索要留绍镃的举动给震慑住了。
    原本漳泉的政变,陈洪进虽然是推手,但他却躲在幕后,扶张汉思上位。张汉思昏而老,陈洪进原本打算让张汉思在上面先顶一顶,等局势稳定了,再站到台前。
    结果,皇帝一封诏书,直接告诉他,你不用藏了,朕知道你,也知道漳泉政变的情况。当时,陈洪进就意识到了,虽然天高皇帝远,但汉天子与朝廷着实不好欺瞒。
    再加上,留从效主政后期,漳泉与朝廷的联系已经紧密了许多。经过一番综合考虑,陈洪进也是彻底息了所有多余的心思,直接上表归服。
    事实上,当时刘光义进驻剑州,收降服陈诲,随时都可以进军漳泉,形势所迫于此,陈洪进也没有更多其他的选择。举兵顽抗,北面是刘光义,西面是慕容承泰,他可不昏。
    至于拖延什么的,与其等到朝廷动作,还不如占据一个主动,讨一个印象分,左右漳、泉的结局是注定的,不可能独立于朝廷之外。
    陈洪进的这等考量,倒是与当年的留从效相似。因此,此番陈洪进进京,是干脆而彻底,穷尽家私财产,举家浮海北上,没有再回漳泉的意思。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新书推荐: 斯德哥尔摩情人计划 谈过的白人男友们 掌心痣(兄妹骨科h) 烧不尽(1v1) 训狗手册(NPH) 认错男主后我反向渡劫 闪婚后,千亿总裁单手开拖拉机 直播算命:玄学真千金成团宠了 怎么办?我奶她天天想卖我 我在马甲文里抱大腿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