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架空 > 汉世祖 > 汉世祖 第504节

汉世祖 第504节

    李昉想了想,道:“殿下,从以往朝廷平定割据势力的处置结果来看,对于其原本所属官吏,都将陆续进行考察,尔后进行升迁抑或贬谪,再辅以自京城与其他道州调派干吏,以实现迅速归治。对于江南,当不例外,本乎公心,选拔贤才,举荐朝廷,并无不妥。不过,以陈起的官声人品,必然会受到朝廷的重用!”
    听其言,刘旸露出了点释然的笑容,略带好奇地问:“李师傅觉得,金陵的高官之中,有多少人才?”
    “论文才,比比皆是,如论治才,臣不好评述!”李昉这么说。
    刘旸不禁玩味道:“不好评述,也就是看不上他们的理政之能了?”
    “大汉削平天下,固然是时势使然,天下向安,然而,如若江南君臣,能善加治理,富民强军,此番平南,何至于使王师长驱而直下,如李公之言,探囊取物耳!”李昉答道。
    “可是,在他们的治理下,江南百姓确是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安定富足!”刘旸说。
    看了看刘旸,李昉想了想,说道:“关于江南之治,臣早年在御前时,尝听陛下与诸公谈论过。当时得出的结论是,自唐季以来,属文道之盛,莫过于金陵,然除此之外,几无建树。江南之富足,由吴王杨行密、徐温及李昪,数十年安政养民奠基,乃有其盛。
    及其鼎盛,也是沿袭李昪之休戈养名之政,待李璟时,受冯延巳等词臣篡夺,欲构雄图,改弦更张,锐意进取,主动发兵,对外征战。南灭王闽,几番反复,西取马楚,得而复失,结果未成霸业,反劳民伤财,因而由盛转衰。
    是故,当陛下收拾中原,目标南向之时,以江表之浮华,也难缨汉师强兵,自此,一蹶不振,国势日衰,十余年间,竟至灭亡。
    然而,如非大汉广受诸边掣肘,欲平江南,何需等到今时?”
    “如论诗词,似冯延巳者,天下少有人及,其开一代词风,谓之词宗也不过分,然于治国,则有害无益,冯氏当政,国困民苦!”李昉道。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刘昉认真想了想,却轻吟了一句长短句,叹道:“一首《谒金门》,多少人赞誉有加,若是冯延巳尚在,我都想见识一下其诗才!可惜,诗词再美,终究不能治国啊!”
    事实上,当初的议论,归根结底,还是将南唐盛衰转化的责任落在李璟身上,在李昪时代,金陵朝廷上的高官中也不乏文人词臣,然而那时,南唐不论国力、军力都堪称强盛。
    李昪,是个优秀的政治家,虽然提倡文治,但爱惜军民,懂得用人之道。然而,李璟差其父太多,否则,南唐岂是那么容易打的。
    继续将这些情况与刘旸分析一遍,刘旸又有所得。看着李昉,恭敬地说道:“李师傅,今后类似这些事务,还请不吝赐教,我获益良多啊!”
    “殿下如有兴趣听,臣自当知无不言!”李昉很满意刘旸这种态度。
    “我有意思,设一场宴席,邀请原金陵的大臣们,你看如何?”刘旸又问。
    “可以此安抚其心,臣以为可!”李昉道。
    “当邀请什么人?”
    李昉轻笑着给刘旸一个建议:“殿下可将此事交给钟仲益操持,金陵城中,怕没有比他更适合负责此事的人了。想来,他也乐于为之,并将之办好!”
    刘旸恍然,道:“那就将此事交给他!唔,我听说金陵奢侈之风盛行,权贵饮宴,多铺张浪费,极尽浮丽,当交待钟谟,注意规格排场!”
    “殿下能有此虑,陛下闻之,也当欣慰啊!”李昉说道。
    听他这么说,刘旸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露出一些笑容。
    “对了,派人去问问李公的情况如何了?”是揉了揉发胀的脑袋,刘旸又吩咐道。
    “已传过话,好转许多,太医也说了,只要善加休养,会改善的!”李昉道。
    在全取金陵之后,李谷就再也支持不住了,将事务放下,自己安养去了。可以说,此前李谷都是一种强大的意志力,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夙愿一完成,也就不强撑了。
    “李公当真是无双国士啊!”刘旸则感慨:“告知太医,金陵宫廷药材、补品,尽可取用,供李公疗养!”
    “李煜一家的搬迁事宜,进展如何了?”刘旸又问。
    提及起,李昉也不禁皱了皱眉,说道:“尚未开展!”
    “是何缘故?”
    李昉说:“宫城之内金银财帛,未知可让其取用多少?”
    刘旸恍然,考虑了一会儿,刘旸说:“李煜主动投降,保全金陵,也是有功劳的,我想与其两百壮丁,任其取运,能搬多少,就与其多少,余者悉数封存,上缴国库!”
    “……”
    在李昉等人辅助下,由太子刘旸为主的,对金陵的善后事宜,已然展开。并且,从效果来看,做得不错,刘皇帝的初衷,或许已经达到了。
    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
    随着对金陵城戒严的进一步开放,再加上以太子名义下达的几道安民布告,整座城市都暂时安稳下来,并重新焕发活力,从原本紧张的气氛中摆脱出来。
    闭家躲灾的百姓,开始走上街头,步入市坊,店铺开张,商肆营业,金陵开始恢复过去的热闹。与城外的联系打通后,四境的商民百姓,也都闻讯而来。金陵是大城,财富堆积之地,也是块巨大的市场,在经过战争的压制后,也趁机爆发出强大的消费能力。
    当然,这些时日,金陵城中,除了正常采买生活物资的士民之外,消费的主力军,便是平南的汉军将士。虽然大部分的军队,都驻扎在城外,但行营还是给下边的官兵一些福利,分批放假,也让他们感受一番金陵风物。
    平南的将士,前前后后也接受了三次犒劳,身上多多少少有些浮财,倒也可供他们享受一番。当然,相比于全军,花天酒地的还是少数。而他们最感兴趣的,无过于金陵的秦楼楚馆了,尤其是,那些即将继续开拔南下,接收城池、弹压治安的官兵。
    “江南确实是个好地方,金陵更是座繁盛之都,几不下开封啊!”穿着一身素色绸衣,外罩绒袍,刘煦漫步在金陵街市上,嘴里感慨着。
    身边除了几名卫士,还有一名年轻人,这是刘煦的表兄,耿继勋。听其言,耿继勋不由表现出一种轻蔑,道:“依我看来,比起开封的雄伟庞大、富丽繁庶,这金陵却差了不少!再者,任他繁华,还不是臣服于大汉铁蹄之下!”
    不得不说,十多年下来,在大汉的贵族、官僚以及百姓之中,已经产生了一种骄傲情绪,也代表着一种国家认同,虽然对大部分人而言,这种认同还很薄弱,但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勋贵、官僚,却是饱有自豪感的。因此,当拿开封与金陵对比时,下意识地就会去贬低金陵而褒扬开封。
    刘煦则笑了笑,说道:“如今,金陵也是大汉治下了,并非仇国敌城。父亲讲过,江南地区,今后将是大汉极其重要的一块版图,财税所积,钱粮馈运,你这种敌意,不当有啊!”
    闻言,耿继勋注意到小表弟认真的神色,赶忙道:“我也只是随口一说,切莫当真,金陵确是一座不错的城市,不过再好,也不是我们久居之地啊!”
    “怎么,思亲念家了?”刘煦偏头看着耿继勋,玩味道:“新婚燕尔,本当缠绵悱恻之时,却劳你别离娇妻,陪我江南一行……”
    耿继勋嘿嘿一笑:“我家娘子已有孕在身,纵然留在东京,也无甚情趣,随从南下,也可增扩一下见识,何乐而不为?”
    说着,耿继勋眨了眨眼睛,意味深长地对刘煦道:“听闻江南女子,温婉可人,你年纪也差不多了,此番南来,可有心寻觅一个才女佳人?”
    哪个少年不怀春?刘煦也一样,听表兄之言,俊俏的面庞间闪过一抹意动,旋即摇头道:“罢了,若真如此,小小年纪,存心渔色,回京之后,只怕少不得一顿责骂。我挨一顿责骂,尚不妨事,倒是你这建议之人,结果如何,就难料了……”
    刘煦来这么一句,耿继勋表情当即变了变,连忙摆手道:“我只一时胡言,当我没说!”
    “哈哈……”随着刘煦发笑,耿继勋也跟着笑了起来。
    “你这几日,整日流连于金陵街市,说是体察民情,都体察出什么结果了?”耿继勋问。
    “放眼四望,皆是民情,纵目所见,尽是民生!”刘煦这么说了句。
    从怀里掏出几枚钱,对耿继勋示意了下,说道:“这金陵市面上流通的钱,可太多太杂了,不只有乾祐通宝与江南官方制钱,连南粤、吴越铜钱都有,成色也不一,需要整顿啊……”
    事实上,刘煦此来,刘皇帝同样给他布置了份作业,当然,更多的用意还是让他长长见识。
    表兄弟俩再游逛几许,刘煦登高,忽指远处一地,问道:“那是何处,烟火气如此旺盛?”
    左右皆不知,耿继勋寻人察问一番,答道:“那是一座佛寺,叫台城寺,在金陵名气不小,据说是古鸡鸣寺,信众很多,此番金陵免于战火,诸多百姓感念,争相前往还愿,以致香火尤其旺盛!”
    “免于战祸,不念朝廷恩德,王师义举,却要去拜那佛寺,这是什么道理?”得到这么个答案,刘煦眉头皱了皱,说道,言语间流露出少许不满。
    对于此问,倒没人能给出一个回答。考虑几许,说道:“金陵的佛道寺院,貌似不少吧!”
    耿继勋答道:“就我们近来在金陵城内所见过的,就有近二十处了!”
    “早听闻此地崇尚佛道之风甚是浓厚,李氏主臣也兴建了不少僧道寺院,如今看来,确实不假啊!”刘煦感慨道,而后吩咐着:“南朝四百八十寺,不知如今的江南还有多少座佛寺楼台,此事当调查一番。可以想见,其中与朝廷佛道寺院管理条制,必有不少冲突之处!”
    “走!”吩咐了句,刘煦带着人上前。
    “将往何处?回下处?”耿继勋问道。
    “到那台城寺去看看,既然见到了,就顺便去拜拜!祖母年老,身体也愈见衰弱,我受其抚育厚恩,该当为她诚心祈福!”刘煦又叹了一声。
    一直以来,太后李氏都是信佛的,作为跟在她身边长大的刘煦,对于佛家实则并没有太大的偏见。只是,此子早慧,在个人感情与朝廷制度上有冲突时,他还是选择以公为先。
    等刘煦一行人自台城寺归时,刘煦带回了一份灵符,当然,这更多的是一份心意。同时,就他所观,台城寺是需要整改的,此座佛寺,里里外外,据说有三百多僧众,虽然没有细数,但显然不少。
    这就是所谓,我信你、敬你,不代表不整你……
    回到下处,刘煦收到通知,太子刘旸设宴邀请金陵大臣,他作为同行的皇长子,也要一起作陪。当夜,兄弟俩配合得当,一个温文尔雅,一个敏捷威严,尽显天家英姿,对于江南文臣,起到了极好的安抚作用。
    其后这些人就收到了通知,令其还家,收拾家私行囊,同李煜一道,举家迁往开封安置。没有任何反对的余地,他们这些人,也是大汉的战利品,是需要送到开封,进献与宫阙的。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让这些官僚脱离江南的水土,消减他们对江南地区固有的影响。同时,更多的勋贵、大地主,也将在迁徙名单之内,别看朝廷对江南地区十分重视爱护,征伐手段也一直比较克制,但这样的举措,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想见,江南地区的抚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经过几场风波!
    第362章 宫城之宝
    金陵宫城东北,原南唐藏书之所,刘旸兄弟以及李昉,抽得闲暇,巡看于此。一间间地视察过去,望着那一排排坟典史册、孤本珍籍,几乎瞧花了眼。尤其是李昉,完全一副见猎欣喜的样子。
    他们之所以被吸引过来,还是李煜惹出来的事,让他搬运财物,结果拉了好几十车的书籍画册,引起了李昉的注意。一经察看,都是典籍,然后被紧急叫停。上报刘旸后,受李昉建议,下令,宫中书画殿籍,皆属国家藏书,不得侵占,一图一册也不能带走,让李煜多拣黄白之物拿。
    拿黄金换书籍,对于大部分人来讲,都是赚了的,然而李煜,亡国之君,没有任何选择,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并且,还有一些李煜自己的作品,也在其间。
    “这金陵宫中,真是座宝库啊!”刘煦不禁赞道:“如非亲眼所见,岂知书卷之浩瀚?满室金银珠玉,只怕也不如这珍藏典籍啊!”
    “自李昪时起,江表便兴藏书之风,此倡兴文教。”李昉略显兴奋地说道:“刘崇远在其《金华子》中提到,六籍臻备,诸史条集;古书名画,辐凑绛帷;俊杰通儒,不远千里而家至户到,咸慕置书;经籍道开,文武并驾。其言不虚啊!”
    听李昉开始掉书袋,刘旸不由笑道:“李师傅真是博闻强识啊!”
    “见猎心喜,一时忘情!”李昉道,召来一名负责藏书的官吏,问道:“我且问你,这金陵宫中,共有书籍多少卷?”
    “各类典籍书画,有九万余卷,国主……李煜继位之后,仍在陆续添置!”官吏小心地回答。
    刘旸听了,不由对刘煦道:“大哥,我若没记错,东京三馆藏书及翰林藏书,总计也才三万多卷吧!”
    刘煦点头,肯定地答道:“三万两千余卷!这还是朝廷耗损财帛,费心收集所得!”
    “将其藏书,全部运回东京,只怕三馆都需要一次大修,扩建几倍,方才摆放得下啊!”刘旸道。
    “三馆的学士鸿儒们必然是欣喜欲狂!”刘煦看着刘旸,道:“当命人善加保护,一并运输回东京啊!”
    “那些宫娥是怎么回事?”慰劳了一番眼球,离开之时,刘旸突然那名官吏。
    却是,在书库内,侍奉着大量的气质与美貌并重的宫娥,有些惊奇。大概是觉得,这大汉太子也到情窦初开的年纪了,看上了,其人赶忙陪着笑,对刘旸道:“回殿下,这些佳丽,都是原国主所选,知书达理,才貌俱佳的美人,用以掌管书籍,偶尔也受召伺候读书……”
    “江南国主,倒是好兴致!好情趣!”李昉这么说道。
    闻之,刘旸稍稍蹙眉,抬头看向李昉:“李师傅,可知这金陵宫中,收纳了多少宫娥、美人?”
    李昉摇摇头,问那官员:“你可知晓?”
    “小人不知,需查看名册,方晓得!”
    听刘旸关心起“唐宫”美人,刘煦瞥了刘旸一言,微皱眉。刘旸则道:“我看着这宫中,侍宦、宫娥,着实不少,当如何处置?”
    闻言,李昉也有些严肃地看向刘旸,目光中竟带有少许的紧张,以一种提醒的语气道:“殿下,如前例,当拣其才貌出众者,进献东京!”
    刘旸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道:“李师傅,为人子者,替其父挑拣美人进献,你觉得这合适吗?”
    “这……”李昉少有地讷口了,略作沉吟,道:“殿下,臣建议,此事还是上奏朝廷,再听候处置吧!”
    “嗯!”刘旸想了想,也应了声。
    似当初蜀宫中的美人、宫侍,就直接由挑选了数百适龄者,进献东京,充实后宫。而金陵宫中,美人也不少,只是刘旸的身份,若有什么想法,却是容易生出些波澜的,因此,李昉建议,最好别去过问。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新书推荐: 穿到古代,我在流放地建了座城简安安楚君行 和黑莲花回溯的那些年[无限] 论直男做背景板的可行性 和恐游boss谈恋爱[快穿] 反派他会自我攻略 一夕得道 母系三万年 大型网恋翻车现场[电竞] 当死对头遇上真爱系统 陈茉的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