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架空 > 1627崛起南海 > 第1282章 昌化县

第1282章 昌化县

    刘尚吃过午饭继续倒头便睡,一觉醒来已经是到了下午时分,他起身走到舷窗边向外望出去,隐约能看到陆地的影子,按照今天行进的航线来推断,那应该是海南岛的西海岸线。不过此时船距离海岸线还有数里,看样子一时半会还不会靠岸停船。
    刘尚航海经验并不丰富,可没法凭借日头和洋流风向之类的自然参照物来判断自己在海上的位置,当下便去问其他人,才得知距离目的地大概还有大约半个时辰的航程。
    刘尚随口说道:“但愿今日别再像前天那般,堵在港口外进不去了。”
    旁边有人应道:“那可不好说,这昌化港也是出了名的拥堵,港小船多,说不准就给堵在外面了。你看到远处岸上有黑烟冒起的地方,那里就是昌化县了。”
    果然等他们所乘这艘船抵达昌化港时,发现这里的状况与前天进入莺歌海海港时如出一辙,一大串货船停在港外等候通行。不过这些船所装的并非白花花的食盐,而是黑乎乎的煤炭。而不远处的空中升腾的股股黑烟,也无不是在彰显着这个地方的与众不同。
    昌化前些年只是大明琼州岛西岸一个人口不算太多的小县,就算只在这个岛的范围内也没什么名声,而如今在海汉国内却被称作钢铁之城,短短几年中变化之大也足以令人瞠目。不过刘尚并不清楚昌化过往的历史,他只知道海汉人在这里的内陆某地发现了一个铁矿,然后就近在昌化建立了大型的冶炼作坊,如今已经是海汉最主要的钢铁产地。而这些在海边等待入港的货船上所装载的货物,便是从安南黑土港为本地冶炼业运来的燃料。
    昌化港原本只是昌江入海口处的一个渔村小港,其位置正好在河口之内,进出港的航道宽度与莺歌海相差无几。虽然近两年已经在昌江岸边扩建了几处货运码头,但由于昌江入海口处的泥沙淤积状况比较严重,吃水较深的海船在进出昌化港时仍需小心操作,因此本地的港口通航能力仍是远远不及胜利港、三亚港、儋州港这类水深港宽的大型港口。
    以海汉目前的工程能力,想要完成疏浚河流入海口航道这样项目仍力有不逮,所以尽管昌化港的建设规模和配套设施已经有些跟不上实际使用的需求,在现阶段也还是只能先暂时凑合着用下去。不过建设部目前已经将昌化港的扩建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只是具体的实施时间和施工规模还有待于在执委会讨论之后才能有明确的决议。
    刘尚看着岸边那些装满煤炭的货船,心中也是暗暗佩服海汉的手笔之大,竟然还为此专门建立了一条跨国海运航线,为这里的冶炼业提供燃煤。想那海对面的安南国也是能忍,就这么被海汉硬生生占去一处大煤矿,这么些年还能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继续与海汉交好。
    但刘尚转念一想,大明东南这些地方官府又何尝不是如此,这琼州岛都被海汉武装割据好几年了,两广官府又哪曾有过将这里主权夺回的尝试?说到底还是看谁拳头大,跟海汉对着干的武装势力基本都已经或多或少吃过苦头,在见识过海汉的可怕军事实力之后,的确很难让人再生出反抗之心。
    刘尚所不知的是,海汉在海外开矿可早就远不止这黑土港一处了,台湾岛的苗栗出磺坑油田,鸡笼港金瓜石金矿,山东登州的福山铜矿,南海邦加-勿里洞岛的锡矿,一大串的海外矿场目前都已经处于开采中,在当地完成粗加工之后再运回海南进行精制提纯。从黑土港运回昌化的煤炭也会有大部分将在本地制成焦炭,再转作冶炼之用。
    这种海外采矿的模式虽然效率比较低下,而且对于海上运力的依赖度极高,但对于海汉来说却是仅有的一条发展之道。海南岛这地方在穿越初期有一定的地理优势,但有一个明显的劣势就是矿产资源种类比较有限,仅凭本地的出产并不能满足执委会发展工业化的需求,而这种抢占海外矿产进行开发的方式对海汉而言就是比较实际的手段了。
    至于因此而产生的运力需要,执委会认为倒是一把双刃剑,这些矿产航线在占用大量海上运力的同时,其实也对海汉的造船业和航运业起到了巨大的刺激作用。去年各处造船厂下水的二百吨级以上货船,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数量都是被分配到了这些矿产航线上担当运输载具。像黑土港这种要为整个海汉国提供大部分煤炭的能源输出港,更是配备了整整四支重载货船船队,在黑土港与海南岛之间不断往返运输,现在刘尚所看到的运煤货船就是其中的一支。
    而这次的拥堵状况似乎比前天在莺歌海还要严重一些,等到暮色降临的时候依然没有看到前面拍着的船队有挪窝的迹象。于小宝虽然身份特殊,但也不好直接运用特权,便让张千智出面,放了一艘小艇下水,由几名水手划着小艇进港去看看有没有什么通融的办法。
    直到船上已经点起了灯笼,张千智才总算回来了,跟在其后的还有另外几艘小艇。张千智回到船上之后告知众人,前面靠港的运煤船没卸完货,港内目前暂时没有空着的泊位了,只能将大船停在海岸,然后坐小艇进港登陆。如果要等大船入港,就起码要等到明天早上天亮之后。
    众人一听那也只能这么着了,当下各自返回船舱拿了随身物品,再从舷梯下到小艇上,慢慢朝着入海口方向行进。
    等到了港内,天色已经基本黑了下来,众人所乘的小艇在岸上工作人员的灯火指引之下,停靠到码头的一个边角位置。刘尚上岸之后,却发现脚下踩着软绵绵的,似乎并不是石头地面,借着旁边的灯笼光线一看,才发现这地面竟然全是煤炭。再往旁边一看,便看到码头上堆积如山的煤堆,一直绵延到视野尽头,也不知道有几十几百万斤之多。刘尚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们登陆的这个地方,是用于卸载煤炭的货物码头。
    这么多煤要多少船才能运达此地,价值几何,刘尚已经完全没有概念了,反正在他过去的三十多年人生当中,见过的煤加到一起都没这里多。这里的煤炭码头,可以说是海汉国力的一种象征,对刘尚而言,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力着实不小。
    刘尚跟着前面的队伍,在煤堆里七弯八拐地走了好一阵,才终于来到了港口外的市镇上。这里的市镇明显就不如之前去过的崖城和莺歌海那么热闹,此时街上几乎已经没有什么行人了,还开着门的临街店铺也已经不多。
    这种景象也是与本地的社会环境有关,由于昌化县的主要产业就是采矿和冶炼,而产品基本都是被海汉的工业系统自行消化掉,因此这里流动人口并不多,活动区域主要就集中在港口附近。至于外来客商就更少了,这里进进出出的货物绝大部分都是由官方经营,不存在多少现金流动,这市面上自然比不了贸易港那么繁荣。再加之这里的空气中煤灰甚重,很多人并不喜欢到昌化来贸易或是定居,因此本地连商栈都不太多见。
    将商业区取而代之的是庞大的冶炼车间和钢铁工人居住区,如果以工业化程度而言,这里在海汉疆域中仅次于三亚田独工业区,专事工业制造的工人比例也是全国最高的县。稍微夸张一点说,昌化县可以说已经进入到准工业化社会了。
    虽然坐落于昌化港旁边的县城并不繁华,不过这里已经开发建设了好几年时间,该由的设施机构也都很齐备,众人来到官办招待所之后,刘尚发现这里的居住条件倒也不比别处差,只是可能由于本地的特殊社会环境,用于接待住客的房间就没有那么多了,只有两人间和四人间可住。不过刘尚倒也不在意这些细节,与众人一起在招待所用过晚饭之后,便回到三楼的房间里歇下了。
    但刘尚白天在船上睡了一天,到晚上却是没什么瞌睡了,同伴睡下之后他还是不能入眠,只觉得浑身湿热,干脆便起身到了露台上,打算吹吹海风再进屋睡觉。不过当他来到露台上,却意外发现远处有不少地方隐隐泛着红光,在夜色中显得十分明显。刘尚张望了一阵才回过神来,此地既然是以冶炼钢铁著称,那么必定少不了大大小小的炉子,这些远处的红光,应该便是那些昼夜不熄的火炉了。
    刘尚看着远处,心道以海汉营造铁路、蒸汽机所需的钢铁数目,此地的钢铁产量必定十分惊人,倒是不知如与号称“南国铁都”的广东佛山相比孰高孰低。
    佛山两大支柱产业制陶和冶铁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开始已经向海外出口铁器,到了明代更是有将近七成的当地民众都在从事冶铁业,而佛山也由此成为了广东的商贸中心之一。
    刘尚认为佛山从事冶铁业的人口有数万之众,而这昌化县大概不太可能有这么多的从业人口,或许还有一较高下的可能。但这样的认知也是因为他完全不知道海汉的冶炼方式要较大明现有的技术更为先进,生产规模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他对昌化的冶炼业有所了解,大概就不会将这两者放在一起比较了。
    事实上居住在昌化并从事冶炼业的工人,差不多有一半左右都是来自于广东佛山,这自然也是民政部门的功绩之一。从1629年石碌项目开始启动,海汉便同步在佛山招募精通冶炼的匠人,并且随着石碌-昌化这套煤铁复合体系的逐渐成形,来自佛山的冶炼工匠移民也在逐年增加。海汉花大力气引入熟练工也不是白费的,这些匠人的到来的确为昌化的冶炼业提供了极大的助力,掌管各个高炉生产的炉头几乎都是全是以前有数年到数十年经验不等的老匠人。当然了,他们移民之后从海汉所得到的劳动报酬,自然也是大大超过了以前在佛山的收入水平。
    而昌化县的钢铁产量,也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超过了包括佛山在内整个广东的钢铁总产量。如今昌化钢铁的生产成本也要远低于佛山,只是海汉国内对于钢铁的需求量太大,所以钢铁制品很少会向外出口,否则佛山的冶炼业恐怕也会如同盐业一般,早就被海汉的廉价工业品打个七零八落了。
    第二天一早,昌化县的主官乔志亚也来到了招待所,会见于小宝一行人。
    在当初有参军经历的一帮穿越者当中,乔志亚是为数不多从军方跳槽到行政机关的人。穿越初期经常被委以重任的北美帮之中,乔志亚本来也算是其中骨干,在军中也有大好前途,不过如今除了因为家庭原因而留在三亚的外科医生约翰逊之外,也就只有乔志亚还在从事着与军事没有太大直接关系的工作了。另外几人都是各有成就,王汤姆如今是海军司令,罗杰坐镇南海边陲星岛,石迪文镇守镇江舟山,摩根远赴山东登州,全都成为了军中的带兵大将。
    乔志亚倒也并非没有宏图远志,只是在昌化当了几年主官,似乎也慢慢适应了这种相对安定的生活,没那么想出去折腾了。如今他已经结婚成家,还娶了两房小妾,家中有了一儿一女,就更不想离家到千里之外的战场上去拼杀了。
    对于他个人而言,从军或是从政,其实都有机会走向更高的地方,留在海南岛上担任地方官,其实好处颇多,除了生活上的便利之外,也更容易与三亚保持紧密的联系,维持住人脉和消息渠道。何况这昌化的冶炼业又是海汉跨入工业化社会的重要条件,在这个职位上稳稳能出政绩,实在没必要再去海外受苦受累。
新书推荐: 软玉在怀 盈满月(前世) 天造地设(公路,1v1) 「猎人」在鲨你的365日 末世大佬带着空间穿七零 重生乱葬岗后,她颠覆了前任江山 锦鲤的美食恋爱日常 御兽进化商 军婚甜宠:兵哥宠妻无下限 悍女当道,发家致富养崽崽